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煌壁画舞姿特定的社会形式下,创作出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各个时代的画工们结合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特征让敦煌舞姿形态就活了起来,它经历了早期有北凉、北魏、西周;中期有随唐、盛唐;晚期有五代、西夏、宋、元这明显的三个阶段。本文在论述敦煌壁画舞姿形态的演变过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发现了,敦煌壁画舞姿在艺术形式上,唐代时期敦煌壁画舞姿受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兴盛,南北朝各族乐舞大交流,大融合,敦煌壁画艺术也随之进入全盛时代,建大窟,修大佛,绘制大型壁画,有了长巾飞扬细腻逼真的舞蹈造型、以“S”形姿态为主的曼妙身形、生动优美的手部特写、精致的面容和丰满圆润的舞者;宋、元时期,宋代在整个敦煌壁画舞姿形象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风格从服饰、妆容到舞姿均自成体系,体现出一种民族风情,“伎乐天”“反弹琵琶”“长巾飞扬”的完美延续,生活世俗场景的全新呈现。不同时期敦煌壁画舞姿的形象、动作技巧、绘画技法以及舞者形象都对“敦煌舞蹈流派”的建立提供了完美的依据,让敦煌舞蹈发扬光大,继续活跃在世界舞蹈艺术的舞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