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水资源化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9971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地球上只有百分之三(含冰川)的淡水资源可用于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来满足人类的需要。由于水资源在时空分配上的不均匀,加之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严重浪费,以及社会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对水源污染的加重等,使得用水矛盾越来越突出。而雨水资源是容易被人类忽视的淡水水源,人们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由雨水资源转化的水源——地下水源方面。对于地下水的开采等方面下了许多功夫,但是如今地下水的严重开采已经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负效应,如地面沉降、沿海城市的海水入侵等,使城市水环境进一步恶化。于是,在雨水资源没有转化成地下水源之前,其作为一种天然且免费的水源,如能充分的收集并利用起来,便成为一项很有前景的课题。该课题不仅具有环境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还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首先介绍了雨水资源化技术应用的现实背景,提出通过雨水资源化来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的问题,阐述了科学有效地利用城市雨水资源,在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改善城市水环境等领域的巨大战略意义,比较分析并展示了雨水资源化技术在国外城市雨水资源化技术的经验,说明了城市雨水资源化的研究与应用在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显的尤为重要和迫切。其次,文章回顾了雨水资源化技术的发展过程。我国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还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但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后对雨水资源化的基本理论和体系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在广泛查阅国内外城市雨水资源化工程资料的基础上,对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建立了雨水资源化技术应用体系,为进一步促进城市雨水资源化技术应用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奠定基础。再次,文章构建了雨水渗透模型,进行了雨水下渗能力计算,规避了不确定性以及透水区差异性带来的消极影响,改善了原有的渗透状态,而后主要进行的是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基础性研究和探讨。接下来,根据具体城市生态环境、节能环保及建筑物的分布特点结合其它节能技术阐述了城市雨水资源化技术应用的途径和领域,以达到充分利用城市雨水,提高雨水利用能力和效率的目的。文章在案例里就结合具体的雨水资源化的工程—武汉中央商务区梦泽湖雨水资源化方案进行了实例研究,收集了武汉市多年来的降雨记录,根据武汉中央商务区实际情况得出了雨水资源利用方案,并综合考虑水生植物、湖水水量平衡、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后进行了方案优化。最后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指出了我国雨水资源化技术应用在今后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雨水资源化技术的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正>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是由海口火山群国家级地质公园与湛江湖光岩国家级地质公园联合提出申请,于2006年9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设立的,从此便被分别称为中国雷琼世
在开平的1833座碉楼中,迎龙楼,瑞石楼、自力村和马降龙村落堪称典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也是以它们作为“四大代表”。聚焦这“四大代表”碉楼及村落,透析其各自不同的样式
丸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固体制剂。中药丸剂包括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和滴丸等。蜜丸系指饮片细粉以炼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根据
对环境友好型杀菌剂单过硫酸氢钾的杀菌性能进行了评价,并与常用杀菌剂杀菌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静念杀菌实验时单过硫酸氢钾的杀菌性能优异,有很好的瞬间杀菌效果,其杀菌特
<正> 作者于1991年1~8月对追踪观察的 328例HBV携带者(其中266例是无症状带毒者,48例是慢性肝炎,14例是肝硬变和肝癌)用ELISA法分别测定其血中抗-HD、IgM抗-HD及HDAg,并用RIA
目的探讨宫外孕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及受孕率对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妇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宫外孕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正>上一章中,我们讲到了战略和战术两个概念,本章重点讲述战术的动因和战术组合。我们知道,所有的战术都是通过强制性手段达到某一目的的战斗方法,而战术的实现是建立在"逼
京杭大运河沿线曾有众多古镇,因运河的兴盛而繁荣、因运河的衰败而式微,其变迁发展与运河的命运休戚相关,它们是最能体现大运河文化线路遗产内涵的物质载体之一,但如今多已寂
以烤烟品种‘K326’叶片为材料,在达到工艺成熟期前7d分别用质量分数为0.005%和0.01%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抑制剂4-[羟基(甲基)膦酰基]-D/L-高丙氨酸(草铵膦)溶液喷施烤烟叶片,研究
"微时代"也可以称为"迷你"传播的时代,传播方式的改变必将影响人们的时空观。时间的碎片化,决定了人们学习方式的碎片化。碎片化学习为"微课"的大量出现和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