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特征。游离脂肪酸(FF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IR中起重要作用。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IR的特点及优势,从而更好地指导2型糖尿病及其它代谢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治疗。 资料与方法:按WHO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二甲双胍组和中医辨证治疗组。二甲双胍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1.82±9.21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3.21±1.47年。平均体重指数24.32±0.42。阴虚热盛型15例,气阴两虚型15例。中医辨证组62例,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40-69岁,平均50.45±9.91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2.97±1.61年,平均体重指数24.56士0.58,阴虚热盛组3口例,气阴两虚组u例,全组属痰湿证者16例,属血瘀证者20例,无兼痰瘀证组35例~正常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0-69岁,刁均51.77士9.87岁。平均体重指数 24.4S士 0.54。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胰岛素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血脂测定采川酶法;肿瘤坏死因于-Q 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胰岛素敏感指数采川空腹血糖与空腹胰岛素乘积的侄数,巨 IAI叫八FPG*Fins)。· 结果:1.2型糖尿病思者较正常对照组 IAI降低um.01人存在脂代谢紊舌[TG升高(P(.01),HDL一C下降(P<0.of),差异显著L 血清 TNF-Q浓度明显升高u州.01人 2.2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IA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卯O.01人其IR程度为气阴两虚组>阴虚热盛组,各证型血清 TNF-Q、TG随 IR程度依次升高,各型之间差异显著汀.of人 HDL{以气阴两虚组下降显著um.01人 3.兼痰湿证组和兼血瘀证组较无兼痰瘀证组MI降低u.05),TNF-Q兼痰湿证组较无兼痰瘀证组升高u州.01),兼血瘀证组较无兼痰瘀证组升高u.05人 兼痰湿证组和兼血瘀证组较无兼痰瘀证组 TG升高帜.of厂其中兼痰湿证组较兼血瘀证组TG升高厂.01人4.中医辨证治疗组IM较治疗前明显升高u州.m人与二甲双肌组相当,其TG、TNF-Q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1),其卜降TG作用不如 -5-二甲双狐组叩0.05人5.治疗后阴虚热盛组IAI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1)、气阴两虚组IAI较治疗 月明显升高计<0.05),气阴两虚组*、TNF-Q--F降较著(P<0.01)。5.治歹后兼痰湿证组和兼血瘀证组IAI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叩)0.05),无兼痰瘀证组IAI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5),TG三组均较治疗 竞明显--卜降(P(.01),HDL-C兼痰湿证组较治疗前明显升高O.05厂 无兼痰瘀证组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u.of),兼痰湿证组和无兼痰瘀证组较治疗前TNF-a下降(P<0.01)。 结论:1.IR与 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脂代谢紊乱、血清 TNF-a升高在 IR中起重要作用。IR现象在中医各证型。lIft着不同变化。 2.中医辨证治疗对*有改善作川,与二V’双肌柏当,其可通过改善血脂、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等受休后因素来改善IR。不同的证型,用不同的方药对IR皆有改善作川。 3.兼痰湿证和兼血瘀证者IR改善较差。无兼痰瘀证组IR改善显著。 4.中医药治疗是多途径、多环节、提高整体状况等综合作用的体现。其无明显毒副作用,与西药相比优势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