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艺创作的情感历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qiao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几乎没有一个艺术家谈创作时不谈情感的。而将情感作为艺术本质也早已成为文艺观中一个流派,证明了情感于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在对当前国内外一些文艺心理学论著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感性经验的陈述、归纳或思辨推理的同时,试努力从神经生理-心理科学的概念体系来解释一些创作经验,对情感形态对主体创作的作用做一科学分析,探寻文艺创作中的情感历程。本文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论述文学创作的情感历程:一、情感是文艺创作的原动力在文艺创作中,情感好比文艺躯体中流动的热血,没有情感的热血,文学就失去了内在的动力,也就没有文艺的生命力。情感既是文艺创作的原动力,又是文艺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它贯穿于文艺创作的全过程。二、文艺创作中情感与想象在文艺创作中,想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想象,任何文章的创作便无法进行。在文艺创作中情感鼓动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地里翱翔,同时还引导着想象腾飞的方向。三、文艺创作中情感的积淀与激活创作需要情感,没有情感,便没有艺术。但创作情感除了产生在感触于现实之时,心灵刚受过激荡之刻以外,更需要积淀和孕育。时间犹如筛子,它筛出情感中最宝贵、最执著、最动人、最富审美意义的因素,便于集中提炼;它剔出那些冗余的、粗糙的、不美的因素,并加以扬弃。情感的审美激活是指创作主体受客观对象触动,引发情感活动,包括触景生情、触物生情、因人生情等等。四、文艺创作中的移情文艺创作中,创作主体情感外泄,情感倾注于文艺形象。具体说移情,是指主体在凝神观照中,于不自觉的心态下把自己的爱憎情感,情绪心境乃至于整个生命气息外射或移注于对象,在主客体高度契合交融之中,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化一的境界,从而使对象生命化、情感化、人格化。五、文艺创作中情感的发生机制随着生理科学发展,对于情感的认识愈来愈深入。从心理学史上看,情绪学说的发展经历了从包括神经系统到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直至把感情形成看作一个存在于历史与现实环境当中,并与大脑皮层活动密切相关的活的整体。六、文艺作品中情感的社会功能。创作主体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文学作品当中,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结果是以情感人。本章主要阐述了情感的教化作用;情感的感化作用;从美学观点来看,文艺作品都有其审美功能,更有其美化作用。以上章节看似独立成文的,但情感在整个文艺创作中都贯穿始末。文艺创作中,从情感的涌动开始,情感与想象、情感的激活、情感与移情都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便是形成文艺作品,在文艺创作与接受过程中情感始终没有远离。
其他文献
《中外小说林》被誉为“二十世纪初期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文学刊物”,其编辑出版的时间跨度近三年。这段时期正处于辛亥革命前夕的敏感时段,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过渡发
左翼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学现象,但不同时期的左翼文学有着不同的文学样态,探究解放区时期左翼文学的演变过程可以让我们深入理解左翼文学思潮,把握这一特定文
园桥曾经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也是中国灿烂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桥发展到了现代,在材质、结构和形态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园桥不再仅仅是桥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总结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曾朴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一生横跨了创作、翻译和文学出版活动等诸多的文学领域。梁启超等出于“新民”的需要,因高度评价小说的启蒙价值而明显有别于
该文比较研究了长江下游地区典型城市水源,总结了长江下游典型城市水质安全保障体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促进信息共享、提高行业技术水平等建议。
<正> 徐渭的《南词叙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南戏的理论专著,也是宋、元、明、清四代专论南戏的唯一著作。徐渭(1521—1593),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同时又是嘉靖、隆
本文将郁达夫置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西文化交汇、碰撞的历史语境中对其文艺理论进行探讨。导言部分,概述了郁达夫在国内的影响及研究现状。主体部分分成四章。第一章,文
王安石的一生颇富戏剧性,他早年曾在政治上叱咤一时,力主变法,晚年退居江陵,于山水游赏、参禅中了却一生。表面看来,这与古代文人士大夫们的追求似乎并无特异之处,但其实质的
机采系统是油由开发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耗能单元之一,对于低渗油田生产系统,提高油井机采系统效率是节能降耗的关键。文中通过对江苏油田A厂低渗油田油井机采系统效率的跟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