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古建筑是城市文化的根本表现之一。只有不断去发现、确认、抢救、保护、修缮、利用、管理这些古建筑遗存,才能延续文脉,传承历史,融入现代,使城市发展从历史走向未来。作为地域古建筑与灵魂的代表,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突出的建筑、艺术、科技以及美学上的价值的古建筑,在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因其特有的价值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些本身蕴涵及其丰富历史信息的单体古建筑和古建筑群落的保护状态却并不乐观。衡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漫长的历史为衡阳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成为了衡阳古代文化繁荣的有效象征之一。由于年代久远和战争的不利影响,得以保存的衡阳单体古建筑和古建筑群落并不太多,但是,留存下来的单体古建筑和古建筑群落为人们了解古代衡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素材。本论文在对衡阳地区遗存的单体古建筑和古建筑群落单位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发现,衡阳地区的古建筑存在数量多,类型丰富,分布广、资源独特,存在多重价值等价值;但是,由于年久失修、人为破坏、基础设施缺乏等影响因素,衡阳地区的古建筑保护状态令人担忧,除了个别具有重要美学、教育价值的古建筑之外,其他多处古建筑大都由于年久失修及人为损害等原因而破损严重。造成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规划的滞后与建设的推进、保护经费不足、统一的、整体的保护机制的缺位和专业人才的缺乏等集中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古建筑保护和利用实践经验的分析,论文提出,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树立观念,完善体系;科学规划、突出特色;重点保护,综合利用和加大文物执法力度,依法打击损毁古建筑的破坏行为是衡阳地区古建筑保护的基本路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为达到充分保护和有效利用衡阳地区古建筑的基本目的需要努力做好两个结合,坚持四项原则,完善五大体系,规划实施“资源转化”的重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