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合并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与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IVCS与CT肺动脉栓塞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19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肺动脉CTA、髂血管CTV的影像学结果,测量计算髂静脉狭窄百分比及CT肺动脉栓塞指数,分别量化髂静脉受压程度和肺动脉栓塞程度,采用单因素分析风险因素与肺动脉栓塞及肺动脉栓塞程度的关系,采用logistics及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髂静脉受压综合征、髂静脉狭窄程度与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92例DVT患者,其中男性73例,女性119例,平均年龄58.26±13.03岁。合并IVCS组150例,未合并IVCS组42例。两组在性别、左右侧DVT患病及类型、D-二聚体异常、髂静脉狭窄百分比、合并肺动脉栓塞以及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上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合并IVCS组男性51例(34.0%)女性99例(66.0%);无IVCS组男性22例(52.4%),女性20例(47.6%)。合并IVCS组左右侧DVT患病占比分别为:左下肢149例(99.30%)、右下肢0例(0.00%)、双下肢1例(0.70%);无IVCS组左右侧DVT患病占比分别为:左下肢27例(64.3%)、右下肢13例(31.0%)、双下肢2例(4.80%)。合并IVCS组肺动脉栓塞64例(42.7%);无IVCS组肺动脉栓塞29例(69.0%)。两组在手术史等风险因素、静脉曲张等DVT并发症及憋喘胸闷等肺动脉栓塞症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髂静脉狭窄处同一平面的右髂静脉内径在性别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7)。在暴露因素对肺动脉栓塞的单因素分析中,心脏病史、静脉曲张史、憋喘胸闷史、D-二聚体异常、合并IVCS及髂静脉受压程度上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IVCS是DVT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的影响因素,OR=2.935(1.360~6.335),P=0.006;髂静脉狭窄百分比每升高1%,肺动脉栓塞的可能性降低0.982倍(P=0.016)。进一步对CT肺动脉栓塞指数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是CT肺动脉栓塞指数的影响因素(β=-4.399,P=0.020);髂静脉狭窄百分比与CT肺动脉栓塞指数呈负相关性(β=-0.110,P=0.001)。结论: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继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患者肺动脉栓塞发生的概率低,髂静脉受压程度越重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的阻塞程度越低。无髂静脉受压的DVT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时肺动脉栓塞指数大,应重视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DVT患者行CTPA与髂静脉CTV对于肺动脉栓塞和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