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咔哇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作为一种新型的平板显示器件,由于其具有低功耗、自发光、全固态、高亮度、宽视角、可卷曲等众多优点而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是实现OLED发光的根本。咔唑具有特殊的刚性平面结构、较大的共扼体系和很好的分子内电子转移能力,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此外,咔唑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质而且容易在其分子的3,6,9位发生反应引入其他基团,常被用作分子骨架,用于设计和合成具有光电功能的有机物分子,具有光电功能性能的咔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和应用一直是OLED研究领域内的热点。在有机光电材料的设计中,长的共扼链以及强给电子和吸电子基团和好的刚性共扼平面能有效地增强分子的发光性能。因此,人们常采用刚性共扼平面为骨架,用共扼桥将适当的电子给体(Donor)和电子受体(AccePtor)联接起来,形成一类具有刚性共扼平面的有机发光分子。此外,引入长的烷基链则能够有效的阻隔电子的转移并增强材料的溶解性。   本文以咔唑为分子骨架,分别在其3,6,9位通过各种反应引入各种不同的功能基团,制备出5种不同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分别将其命名为CB、CCN、CBQ、CBBQ、CBCN。其结构得到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氢核磁共振谱(1HNMR)的验证。对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其光学性质进行测试,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材料的成膜性能进行观察。得出以下研究结果:⑴所得五种材料的发射峰分别为:CB→379nm,为近紫外发射;CBQ→410nm,为蓝光发射;CBBQ→420nm,为蓝光发射;CBCN→497nm,为蓝绿光发射;CCN→612nm,为红光发射。⑵通过对咔哇分子基团的修饰可以改变分子能级带隙,从而使分子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实现发光颜色在一定程度上的调控。如在咔唑3,6位引入具有强吸电子基团的共扼链,分子的吸收光谱发生红移。⑶引入长的烷基链可以有效阻隔咔唑基团与其他基团之间的电子转移,而且可以改变分子中基团的刚性平面,提高材料的溶解性。⑷合成的五种基于咔唑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优良的溶解性和成膜性,适用于湿法加工OLED器件。
其他文献
我国大部分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给常规处理工艺提出了挑战。因此,研究微污染水的处理方法,确定其最佳处理条件对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强化混凝工艺是在常规工艺的基础上
石墨烯和纳米粒子类流体在2004年、2005年相继被成功地制备,至今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在查阅了大量关于石墨烯的制备及改性、纳米粒子类流体制备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混酸
脂肪酸在小球藻藻粉中的含量约为20%-40%,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自养小球藻培养的问题关键在于难以实验高密度大规模培养。而异养小球藻可以在无光照条件下生长于有机物溶液中,大
紫外光固化涂料具有固化速度快、污染小、节约能源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然而,纯有机光固化涂料的固化膜存在硬度低、耐磨性差、热稳定性能不足等缺点,通过添加无机填料可以提高有机固化膜的性能。纳米SiO2是一种具有高硬度、耐高温等优异性能的无机填料。将纳米SiO2直接加入到涂料中,其极易团聚和亲水的特性导致在有机涂料中难以均匀分散,使有机涂料粘度增大,难以提高固化膜的硬度、耐磨性等性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三个灵活机制之一,旨在允许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附件I所列的发达国家,在非附件I发展中国家投资实施温室气体(GHG)减排
本文采用不同尺寸的SiC粉末与AlSi10Mg粉末,将两种粉末均匀混合做为原始粉末,采用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成功制备出多相增强Al基复合材料(Aluminum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YBa2Cu3O7-δ(YBCO)涂层导体在磁场、温度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电性能和较少的交流损耗,成为高温超导材料的重点发展方向。由于直接在柔性金属基带上沉积YBCO超
本文选用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F127)三嵌段共聚物作为表面活性剂,可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油相,通过反相微乳液及其聚合技术制备了包含纳米AgCl粒子的
随着全球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紧缺,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迫切需要比容量更高、循环性能更好、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新型电极材料,来取代传统的铅酸、镍氢电池。然而,目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大多为碳材料,它的理论容量仅为372mAh/g,无法满足人们对高能量密度材料的需求。因此碳并不是最理想的负极材料,寻找性能更加良好的非碳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由于其能量转换效率高、功率密度高、低温启动和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能源、便携式电源设备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