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同情是指个体在面临痛苦时能够以开放的态度、理解和包容自己,能够觉察和正视自己的情绪,认识到自己的经历同他人一样,所有人(包括自己)都是值得同情的。已有研究发现,自我同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诱发个体的自我同情可以有效的减少消极情绪体验。胖负面身体自我是个体感知到自己体型偏胖时形成的消极认知、情感体验及行为调控。先前研究表明,自我同情水平越低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消极认知越高。基于此,通过以下两个研究,首先验证自我同情诱发是否能够缓解消极情绪体验;其次,探讨自我同情对胖负面身体自我感知的影响。研究一验证自我同情是否能被诱发,进而降低负面情绪。采用2(组别:自我同情诱发组、对照组)×2(情绪和自我同情评分:前测、后测)混合实验设计,组别为组间变量,前后测为组内变量,因变量为被试分别在自我同情和情绪前后测分数的均值。结果表明,自我同情诱发组被试在后测情绪分数均值显著低于前测,自我同情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前测;而对照组在前后测均未见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说明,通过自我同情的诱发,被试的自我同情状态水平显著提高,消极情绪显著降低。研究一探讨到自我同情能够缓解负性事件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那么是否同样能减少负面身体自我者面对身体有关负性事件的消极情绪,形成对自我身体的客观认知呢?研究二通过词汇判断任务,采用了2(组别:自我同情诱发组、对照组)×2(分类:身体词、非身体词)×4(与身体信息相关程度:积极、消极、隐喻、形似)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组别为组间变量,分类和与身体信息相关程度为组内变量,因变量为被试对刺激词汇的做出判断结果的情感偏好量和反应时。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同情诱发组在判断胖负面身体相关的消极词、隐喻词和形似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对照组;在对与胖身体相关词的情感偏好的得分上,自我同情诱发组对胖积极词、胖消极词、胖隐喻词和胖形似词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但未见两组间的显著差异。这一研究结果说明,自我同情的诱发有效降低了胖负面身体自我青少年女性对胖身体相关信息的敏感性,但自我同情诱发组被试不存在对胖身体词相关词的积极情感偏好。综合以上两个研究结果,说明引导青少年学会从自我同情的视角对待自己,可以减少青少年在面临生活负性事件时的消极情绪体验,形成客观的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