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是随着印欧语法的传入而发展起来的,在语言学上是表示言谈角色的语法范畴。一般的语言中的人称代词都是一组词语来指称说话人、听话人和第三人称的,汉语的人称代词也是如此。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故此现代汉语中的人称代词不存在句法学、形态学上的变化。语言学家们或是从词汇学、语法学角度考察其形式及语法意义;或是从语篇学角度考察其在语篇中的连贯性;或是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其在实际语境中的所指;或是社会语言学角度考察其实义性。但缺少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他”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考察研究。以往的研究偏重第一、二人称代词的研究,本文以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他”作为研究对象,以“三个平面”理论为支撑,采用文献搜集、归纳、描写、解释相结合与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等,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社会等角度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句法功能(做句子成分现象)、语义功能(实指、虚指、转指等现象)、语用功能(照应、人际、衔接、暗示等功能)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本文打破了人称代词系统内部普遍表现为:重第一、二人称与第三人称之间的显著对立的传统认识。本论文对于居于不同位置的“他”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描写,对第三人称代词研究及认知语言学研究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参考价值,增强人们在实际语言交际过程中,对第三人称代词“他”这一非直接话语参与者所指对象的确认,了解使用第三人称代词“他”的认知主观因素、在会话或篇章中具体所指及其语用功能,最终实现灵活使用第三人称代词“他”,达到成功交际的终极目的。对国内的第三汉语人称代词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