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当代建筑的开放性。建筑的历史是一部持续开放的历史,就“当代”社会发展范畴来看,当代建筑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而迎来新的开放性演进。但是人们对建筑开放性的认识还有待深入,技术体系的开放性、空间形式的复杂性、使用功能的灵活性等等都只是开放性的表象,将开放性的表象当作本质来理解,将会使建筑走向封闭。开放性的本质是运动与未完成,开放性的最终方向是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开放,即价值观、世界观。建筑的开放性可以看做是建筑师在开放的价值观、世界观影响下完成的建筑所自然携带的基因。论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开放之“意”,第三章为开放之“道”,第四章为开放之“法”,第五章为开放之“践”。第一章,导论,介绍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引出建筑的开放性研究课题;简要概述开放建筑理论及其局限性,当代建筑理论的开放性与封闭性等问题,并就国内相关问题的研究作了简要分析,探讨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开放之“意”——开放性的内涵及社会动力。本章探讨了开放性的“禅学”内涵及复杂性科学、信息学、经济学、艺术等社会动力要素与开放性之间的关系,指出开放性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第三章,开放之“道”——建筑的开放性特征。本章为论文的核心章节,论述了建筑的开放性遵从的四个态度(道):体验之道、导引之道、轻弱之道、思想之道,勾画了当代开放建筑丰富多义的整体面貌,进一步揭示其“开放性”的精神内核。第四章,开放之“法”——开放建筑如何实现。本章从开放的外力——社会制约要素的改变,与开放的内力——使用者的改变、建筑师职责的改变三个方面阐述了开放建筑实现的动力。第五章,开放之“践”——中国当代建筑的开放性实践。本章概述了实践建筑师、实验建筑师、社会建筑师在30年中国建造革命的实践大潮中不同的角色价值,并具体分析了实验建筑师、社会建筑师的相关理论及作品,展现了中国当代建筑开放性实践发展不同侧面。论文的整体架构为“意——道——法——践”,即开放性内涵——建筑开放性的特征——建筑开放性的实现——建筑开放性实践,这样一条认识事物的线索展开论述,论文涉及内容较广,希望对建筑的开放性问题带来全面的认识和发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