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容中心网络的通用架构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oliveloveyou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网络是基于TCP-IP协议的,这是一种面向主机的端到端通信模型。在本模型中,传输数据的关键是IP地址。任何网络的连接都是建立在知晓目的节点地址的基础上。而最近几年,网络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网络中的绝大部分流量都被文件传输占据。对于当前的互联网消费者来说,他们并不十分关心内容是从哪里获得,而是越来越希望快速地获取内容本身。这时,端到端通信模型不能与新的网络使用环境很好地匹配,于是内容中心网络和软件定义网络的概念得以提出。内容中心网络把内容名作为关键点。当用户发起内容请求时,他们不再需要知道内容持有者的IP地址,而是直接用内容名去进行请求。软件定义网络将控制平面从转发平面分离出来,使得网络部署人员可以通过软件编程的方式自定义转发平面的详细功能,这为新架构和新协议的部署提供了方便。目前有部分研究人员通过对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利用,实现了内容中心网络的部署。但是这些部署都更关注于特定内容中心网络的实现细节,无法对其他内容中心网络方案进行通用性的支持,也不能给不同内容中心网络提供共存环境。通过对主流内容中心网络架构和原理的研究,结合软件定义网络思想,本文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内容中心网络架构SD-ICN。该架构使得网络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在部署新的内容中心网络时能够更加迅速和有针对性。不仅如此,SD-ICN架构能够支持多种内容中心网络在架构中的共存和互通。文章进行了连接交换机的多机实验和仿真实验,将包含两种内容中心架构的互通网络同单一网络进行对比。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架构的网络系统性能在两个方面得到了提升。首先,内容提供者的增多,使得网络平均响应时间缩短,并且减少了请求报文所经过的链路重复度,节省了带宽资源;其次,网内缓存的充分利用使得服务器端的负载降低。本架构不仅为网络部署提供了方便,也使得内容提供商和网络服务提供商互利共赢,同时用户也得到了性能体验上的提升。
其他文献
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典型的分布式网络,具有自组织、部署灵活、成本低等优势,其最大的弱点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是指在不增加成像设备等硬件成本的前提下,对输入的一幅或多幅低分辨图像,利用已有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来提高其分辨率,从而重建出分辨率比较高的图像的一种图像
空天目标(aerospace target)即航空和航天目标,它包含大气层中飞行的飞机、飞艇等航空目标和在稠密大气层外,距离地球表面100公里以上宇宙空间中的人造飞行器和空间碎片等航
光纤光栅传感器较之于传统电传感器得到广泛的关注,不仅是因为其抗电磁干扰、耐腐蚀等特性,还有光纤传感能构成大型的传感网络的波分复用的特点,由于研发力度的加强,相应的光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是一种重要的脑功能成像技术。通过对采集到的fMRI数据进行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
波达方向估计(Direction of Arrival, DO A)是阵列信号处理的重要应用之一,电磁矢量传感器(Electromagnetic Vector Sensor, EMVS)阵列作为一种能够检测电磁信号极化信息的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图像作为一种简单而又方便的视觉信息载体,在人类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图像在采集、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图像
随着互联网2.0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系列围绕着多媒体内容的研究不停地涌现出来。身处于这样一个多媒体的时代,人们也在日常生活中不停创造并分享传播着图像和视频这些常见的多
耐火材料是高温冶炼技术领域的基础材料,主要应用于炼焦炉、炼铁高炉等各种热工设备,因此耐火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热工设备的安全。按照当前多数企业的生产工艺和使用方法,其内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无线通信设备的便携化、低功耗、低成本和高性能已成为发展趋势。由功耗引发的电池续航时间、封装成本、以及高集成芯片散热等问题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