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应用热敏灸治疗脾虚气滞证儿童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来观察其症状积分变化、症状缓解时间、复发率情况及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从而评价灸法治疗能否对此型患儿产生治疗效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脾虚气滞型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铜陵市中医院儿科就诊的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医外治组)与对照组(口服西药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方法温和灸穴位,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观察两个治疗疗程后及2个月后随访结果,两组患儿餐后饱胀不适、早饱、胃纳减少、嗳气、上腹痛等症状缓解程度,同时通过评分,评价疗效;同时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从理化指标上获得依据。结果: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积分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儿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胃纳减少及嗳气等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儿食欲、腹胀、餐后饱胀、腹痛、嗳气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血清Gas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2月后治疗組复发率为12.5%,对照组复发率为47.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热敏灸治疗脾虚气滞证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且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2.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胃泌素(GAS)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G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as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的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仅证实了热敏灸对可显著提高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同时也证实FD患儿症状改变与GAS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本次临床研究表明:热敏灸治疗较单纯口服多潘立酮能明显改善脾虚气滞型FD(餐后不适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可升高血清胃泌素水平,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