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濒危现象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并日趋严重,保护语言,特别是保护弱势的少数民族语言受到广泛关注。因纽特人在加拿大三个原住居民群体中人口最少,但各种语言保护措施共同作用,其语言保持最好,是加拿大乃至世界原住居民语言保护的范例。探究加拿大因纽特人语言政策从自由与放任、同化与冲突到鼓励与促进的演变,分析因纽特人语言保护意识从无意识、觉醒到自觉自主的过程,使我们能够挖掘其语言保护较好的根本原因,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有启示和借鉴作用。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绪论和第一章为论文前导部分。绪论交待选题的缘起与意义,综述国内外学术研究现状,介绍材料的来源和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介绍因纽特人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及因纽特语简况,阐述加拿大因纽特语言使用状况和母语教育现状。
第二章至第五章论述了加拿大因纽特语言政策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因纽特人语言保护意识的演进过程。第二章为因纽特语言政策的自由与放任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积极协助因纽特人创制文字、发展母语教育,客观上为因纽特语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章为因纽特语言政策的同化与冲突阶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加拿大政府对因纽特人实行英语单语和一元文化政策,取消了母语教育,因纽特儿童被送入寄宿学校或联邦学校,被迫接受同化教育。同化政策给因纽特语保护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导致因纽特语逐渐开始走向衰变,也引起了因纽特人的强烈不满。
第四章为因纽特语言政策的鼓励与促进阶段。1969年加拿大联邦《官方语言法案》通过并实施后,官方政策开始转向鼓励因纽特语的保护与发展,各种语言保护措施得以实行。随着加拿大因纽特人民族自主意识和语言文化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因纽特文字得以规范,母语教育得到恢复、发展和进一步完善,语言保护法律法规不断推出,各种保护措施共同作用,因纽特语得到全面保护。
第五章分析因纽特人语言保护态度从无意识、觉醒到自觉自主的变化。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传教士到来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因纽特语言保护的无意识阶段,传教士主导的语言保护活动并不是有意而为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因纽特人在民族语言和文化遭到破坏的同时,其保护语言和文化的意识开始觉醒。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因纽特人采取更加主动的措施保护因纽特语,其语言保护意识进入自觉自主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因纽特人通过不懈努力,民族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实现了民族自主与自治。
第六章为分析和总结部分。首先分析了加拿大因纽特人语言得以较好保护的原因。主观上,因纽特人的语言态度,即其强烈的语言保护意识是因纽特语得以较好保护的主要原因。客观上,传教士、政府、语言学家及因纽特人所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对因纽特语的保护起了重要作用。本章同时分析了语言保护的复杂性、非线性和整体性,同时也以语言保护个案为例提出了中国人口较少民族语言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结语部分对本文的内容进行了再次提炼,指出了论文的难点与不足并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