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2n=4x=38,AACC)是由白菜(B.rapa,2n=2x=20,AA)与甘蓝(B.oleracea,2n=2x=18,CC)自然杂交后双倍体进化得到的异源四倍体物种。它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其面积(年均1.1亿亩)和总产(年均237亿斤)虽均居世界第一,但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内食用油需求超过2500万吨,国产菜籽油仅500多万吨),故提高油菜产量是油菜育种的永恒目标。本试验通过对比研究高产高收获指数型、高产低收获指数型、低产低收获指数型等三种类型油菜品种在高产区(云南临沧)与主产区(重庆北碚)种植后,两个时期八个部位中内源激素的绝对含量、相对含量及各激素平衡比例的差异,进而在激素水平上弄清同一地各类型材料间及云南、重庆两地间高产油菜形成的机理,并通过外源激素处理确定激素对油菜角果和籽粒生长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云南、重庆两地各类型材料间产量、HI均有极显著差异;云南的各类型材料产量均极显著高于重庆对应的材料,而HI却低于重庆,但各类型材料HI在云南与重庆的差异不显著。2.各类型材料间的规律在两地表现相似。就各类型材料间的产量差异而言,主要与叶片、籽粒中ABA/ZR,角果皮中IAA/ZR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中IAA/ZR、IAA/ABA呈极显著正相关。就各类型材料间的HI差异而言,主要与叶片中ABA/GA3,角果皮中IAA/GA3,籽粒中ABA/BR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主序花蕾中IAA/BR呈显著负相关。两地的不同之处在于,云南各类型材料间产量和HI差异与分枝角果皮、分枝籽粒中激素比值相关性更大,而重庆各类型材料间产量和HI差异与主序角果皮、主序籽粒中激素比值相关性更大。3.各类型材料的产量在两地间产生差异,主要与叶片中ZR/ABA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秆中GA3/BR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分枝花蕾中IAA/ABA呈极显著正相关、ABA/BR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主序角果皮和分枝角果皮中ZR/BR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序籽粒和分枝籽粒中IAA/ZR、IAA/ABA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BA/ZR呈极显著负相关。4.外源激素处理试验中,不论是NAA、6-BA各浓度单独处理还是两种激素不同浓度混合处理,对角果和籽粒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角果长、宽、表面积、角果生产力(PPA、SNPA、粒壳比)和籽粒千粒重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极个别比对照降低。其中,就角果长而言,单激素处理中低HI材料的平均增幅高于高HI材料,混合处理中高HI材料高于低HI材料;就角果宽而言,单激素处理中高HI材料的平均增幅高于低HI材料,混合处理中低HI材料高于高HI材料;就角果皮表面积、角果生产力、籽粒千粒重而言,单激素处理中表现为高HI材料的平均增幅高于低HI,而混合处理中表现为低HI材料平均增幅高于高HI材料。不论哪种处理,角果长、角果宽、角果皮表面积都是上部分枝处理的平均增幅高于下部分枝,且相比角果长,对角果宽的影响更大,说明上部分枝角果的生长发育对激素浓度更敏感;而角果生产力的三个指标和籽粒千粒重表现为单激素处理的上部分枝平均增幅高于下部分枝,而混合激素处理的都表现为下部分枝平均增幅高于上部分枝。各激素处理中NAA0.1mg/L+6-BA20mg/L、NAA0.1mg/L和6-BA20mg/L对各指标的促进作用最大,且籽粒千粒重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他各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