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赤霉病性状的标记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qw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赤霉病是小麦(Tricicum aestivum L.)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及品质。抗病品种的应用是控制赤霉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为了丰富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分子标记,根据望水白×南大2419组合的F2抗性表现分别配制了抗病池和感病池,通过对500个RAPD引物的筛选,发现S1021在抗感池及亲本间扩增出一致的多态条带。利用该标记对F2代极端个体进行了基因型和表型的连锁分析,证明S1021与赤霉病抗性显著相关。为了便于该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S1021被转化为SCAR标记,并得到了上述组合重组自交系群体的验证。区间作图表明与S1021连锁的抗赤霉病基因来自南大2419,定位于染色体2B。该研究表明,将分池法与选择基因型分析相结合,可以利用F2代群体定位效应较小的QTL位点。 抑制差减杂交(SSH)是在转录水平上研究基因差异表达的一种方法。为发掘与赤霉病抗性有关的基因,以抗赤霉病小麦种质望水白为材料,构建了禾谷镰刀菌侵染后的幼穗SSH文库。通过反向Northern杂交,从1478个PCR克隆中获得了272个阳性克隆,阳性检出率为18.4%0对其中84个克隆的测序表明,它们代表了46个基因,大部分与植物防卫反应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NBS-LRR同源蛋白、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蛋白激酶等。低丰度表达的基因在SSH文库中得到了富集。对12个差异表达片段的RT-PCR分析显示,其中有10个受赤霉菌侵染诱导。 通过3’-RACE和RT-PCR,从小麦中克隆了两个GSTZ基因:p00044和p00410。p00410与上述SSH文库中筛选出的一个阳性克隆c436完全同源。小麦GSTZ以单拷贝形式存在,具有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子。p00044和p00410分别被定位于SB和5D染色体,除开5’端的插入/缺失外,它们的差别主要存在于3’端,尤其是3UTR区域。这两个基因在叶中的表达丰度较高,受植物激素BA和NAA的抑制,受赤霉菌诱导。但p00410的表达水平较p00044低得多。在抗病品种中GSTZs对赤霉菌侵染的响应更强、更迅速。启动子分析表明,GSTZ上游除含有多个W-box序列外,还有两个免疫相关的顺式反应元件LPSRE。 c459是从上述SSH文库中筛到的一个NBS-LRR类似基因,通过染色体步移获得了该基因完整的NBS区域及启动子。c459的NBS区域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b相应部分具有较高相似性。在小麦基因组中,c459是单拷贝基因,位于染色体7A。c459的转录水平很低,受BA、NAA、ABA等的抑制;在赤霉菌接种后,c459的表达模式在抗感病品种间存在差异。c459的上游序列中存在多个与植物防卫机制相关的基序,如CACGTG motif,ELRE-motif和W-box等。 从小麦中克隆了上述SSH文库中的IN-61-2全长cDNA,它编码一个顺式还原酮加双氧酶(ARD)类似蛋白。ARD家族参与甲硫氨酸循环,并普遍存在于从微生物到动植物的各种生物体中。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IN-61-2为组成型表达,并受到植物生长素BA的抑制;铁缺乏及赤霉菌侵染可诱导其表达,但赤霉菌分泌的DON毒素对表达没有影响。Trx-IN-61-2融合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赤霉菌的萌发或生长。推测IN-61-2可能通过调节甲硫氨酸循环影响铁载体、乙烯或多胺的合成,参与了小麦对赤霉菌的抗性反应。
其他文献
乳铁蛋白可以抑制和杀死许多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及一些真菌,具有抗氧化、调节人体免疫反应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可以作为高效补铁剂、防腐剂、抗氧化剂、抗肿瘤剂、潜在的饲用
“复合型纳米材料”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复合粒子。通过多种材料的复合,实现性能互补和优化,能够制备性能优异的纳米材料。有机-
混凝土结构出现损伤的最常见情况就是裂缝,判断结构是否出现损伤以及损伤位置和程度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在已有的损伤检测方法中考虑线性因素的较多,但是在结构的实际使用过程
矩五拱折叠网架结构是一种可折叠展开的自锁式结构,具有质量轻、使用空间大、便于携带运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工程领域和民用工程领域。由于该结构质量轻、展开后空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