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当代阐释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观是哲学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全部哲学问题的前提。哲学史上各种哲学理论的不同在于哲学家们对哲学理解的差异,即所持哲学观的不同。任何哲学理论的变革都源于哲学观的变革。 论文正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依据马克思的文本从其哲学思想发展的哲学史角度探寻了马克思哲学观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三种哲学观形态,即在对黑格尔哲学的反思中形成的理性主义哲学观,在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反思中形成的人本主义哲学观,在自我哲学思想的反思和扬弃中最终形成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在阐述中揭示出马克思哲学观的形成是其对自身哲学思想不断反思的结果。 第二部分通过对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辨析,旨在阐明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对马克思哲学观的僵化、教条化、机械化的理解;并从哲学元问题、哲学方法论两个方面阐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为马克思哲学观的演变作哲学史意义上的追述,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阐述作前提性的说明。 第三部分依然从哲学史和文本两个角度阐释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从当代中国哲学观的实然维度和应然维度两个层面对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进行理论上的探寻,即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所蕴含问题的分析中,揭示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应是一种“马、中、西”融通的哲学观,是一种中国化的、与时俱进的实践论哲学观。
其他文献
启蒙,是十五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的主题,其核心思想是"人的重新发现",体现着对于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的追求.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源于明代中晚期.当时,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自古以来,逻辑与法律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因其著作《逻辑学》的问世成为逻辑学的鼻祖,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之后逻辑学作为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随着哲学思想的
今天的人类,正生活在一个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的世界格局之中.全球化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解读全球化现象不能仅局限于经济活动层面,还要探讨它在人类文化精神
本文从过程哲学研究开始,先介绍过程哲学,再论述其宇宙生态观,在宇宙的演化过程、生命的进化过程基础上,分析技术的进步发展过程。然后分析环境危机的宗教根源。又从过程哲学生态意义的角度,创新性地分析了有关环境危机的理论与现实的意义。接着,在环境历史的分析中,梳理人类的环境历史,考察历史中的环境危机。以工业技术革命为时间点,把环境的历史分为前工业革命的环境历史,工业革命以来的环境历史和现代环境历史。在自然
这是一个分配正义征服人们想像力的时代.一方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平等派试图依靠分配正义原则来校正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以诺奇克和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派反对进行再分配,并且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