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专项资金,包括预算安排的农业专项支出,预算外农业专用资金,政策性农业专项贷款,以及外资运用农业项目的资金。对农业专项资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农业专项资金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近年来,随着对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加强,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违纪问题逐年减少,而每笔资金使用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则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更加关注的问题。因此,当前在对农业专项资金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计的同时还应该深化效益性审计,我们认为开展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科学地确定项目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科学地界定项目效益的高低。从目前现状看,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知识结构还不能达到效益审计的要求,有时仅靠审计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无法确定某些项目效益评价指标,也无法评价某个项目效益的高低。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外,也可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加入,对某些项目做出评估,这样可以从多种角度对项目实施及运行情况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结论,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达到预期的目标。然后就是在实施效益审计中,必须抓住重点,理顺三个关系:一、搞好财务、作业、效益三项审计。财务、作业审计是基础,是前提;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和内控制度审计延伸,则是农业审计工作领域的拓宽,农业审计工作加强、改进、深化、提高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审计提高到新水平的标志。二、全面评价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经济效益反映产值、成本、利润、税收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综合经济实力的强弱。社会效益指的是国家经济效益,即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它反映了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以及对社会贡献的大小。生态效益则是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以实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目标。审计时,不仅要把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结合起来整体审计,而且要根据微观与宏观、局部与整体、目前与长远、生态与生产、产量与质量等五个方面互相统一的原则,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资金利用、挖潜因素以及计划、会计、统计、业务、技术资料等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评价,充分发挥审计“一审二帮三促”的作用。从而为改善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和全面提高综合效益的目的服务。三、理顺效益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一是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关系。财务收支审计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中障碍因素的蔓延,而效益审计则可促使社会经济发展中有利因素的发挥。因此,效益审计实质上是财务收支审计的延伸。二是效益审计与农业资金审计的关系。农业资金审计向效益审计延伸是指在审计核实农业资金包括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基础上,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着重对资金效益优劣以及影响效益的主要因素、环节等进行监督和评价。三是效益审计中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效益审计作为层次较高、涉及面广的一种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及全面知识。在效益审计中,我们应该有步骤有重点地分析影响效益的原因,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审计评价意见要客观公正,要适时、适用、可行,防止空洞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