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分析《骆驼祥子》的两个英译本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ingji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要求日益迫切,中国文学的外译需求日渐提高,文学价值的翻译再造日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通常,作品的文学价值来源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形式通过增强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服务于内容。然而,对于“形式”和“内容”孰主孰次的问题,学者们各执一词,并无定论。传统的文学翻译和翻译研究中,译者们多倾向于内容的传达,忽视语言形式的文体效果及意义,学者们多停留在直觉印象式的主观评论和分析。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文学文体学以语言学分析方法为工具,通过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语言选择强化作品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推动文学翻译研究从主观性走向客观性。因此,本文拟采用文学文体学的理论方法对著名小说《骆驼祥子》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作为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之一。目前,国内外对《骆驼祥子》及其英译本的研究颇多,但主要局限于从权力话语研究、功能翻译研究、文化负载词翻译、目的论等角度对伊凡·金和施晓菁译本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角度较为单一。因此,本文将在利奇、肖特的理论基础上借鉴其他学者的理论,对《骆驼祥子》原文及施晓菁译本和葛浩文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旨在考察原文的文体特征及效果是否在译文中得到重现,并试图探讨译者翻译理念对其翻译选择的影响。分析表明,施晓菁和葛浩文都不同程度再现了原文的文体风格和效果,但施晓菁强调内容的正确传达,原文的文体特征有所缺失;葛浩文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再现,注重对原文风格的再现和补充,但囿于文化差异,部分文化因素再现有误。笔者希望,本文将为文学文体学在文学翻译尤其是小说翻译批评方面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对新开发的振动颗粒康复仪的振动噪声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原样机的声强测试分析,确认实施按摩作业的薄壁圆柱桶与颗粒层为主要噪声源;其次,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圆
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类全新的教育模式——微课诞生,并被广泛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微课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活动,以视频教育为核心开展的课堂实践活动
由于内部控制的框架逐渐搭建完成,许多事业单位都开始进一步的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因此凸显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完整地发挥控制的作用,提高事业单位的
自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在2015年9月29日放风,将于近期公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笔者一直在密切关注相关进展。终于,该技术路线图于10月31日在中国
一、智慧课堂的创建意义(一)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导入教学。有效的导入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学生在导
低分子量透明质酸(LMWHA)由自由基氧化降解方法制备,通过体内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研究了LMWHA对小鼠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在体内免疫抑制鼠实验中,察看了LMWHA对2,4
构建医院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医院图书馆的功能,将所搜集的文献信息资源通过一定的服务方式和程序高效地提供给读者,从而为医院的临床、科研、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