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类受体蛋白激酶LRK2下游互作基因的功能初探及水稻黄绿叶基因YGL15的功能分析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xiaox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作为一种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哺育着全球近半数人口。分蘖数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分蘖对于水稻的产量构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合适的分蘖能力是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的重要目标。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过表达LRK2转基因株系提高了有效分蘖数,同时显著提高对干旱胁迫的耐/抗能力,另外,还发现LRK2能与真核翻译延伸因子OsEF1A互作。为了分析LRK2下游互作基因OsEF1A的功能,将该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在水稻中过表达,对过表达植株进行功能的初步探讨,并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这有助于我们对LRK2下游互作基因OsEF1A的功能进行初步的了解。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过表达OsEF1A株系在各种逆境胁迫下的适应性反应,来探索水稻中OsEF1A在逆境胁迫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另外,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进一步筛选LRK2与OsEF1A的互作蛋白区域,同时还筛选了其它能与LRK2互作的下游蛋白。本实验为LRK2下游互作基因的功能初探提供了新的信息资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统计过表达OsEF1A株系的农艺学性状,包括有效分蘖数、株高和千粒重等。结果表明过表达OsEF1A显著提高了有效分蘖数;降低了植株的株高、千粒重和结实率。(2)分别利用20%PEG模拟干旱、4℃低温、0.15mol/LNaCl和20μmol/L脱落酸进行非生物胁迫处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来测定OsEF1A的表达量,发现OsEF1A在水稻幼苗中受环境胁迫而诱导表达,说明OsEF1A的表达量升高可能是对胁迫环境的适应性应答。(3)利用酵母双杂交方法进一步筛选到OsEF1A与LRK2的互作蛋白区域。同时还筛选到另外两个与LRK2互作的蛋白,构建载体以期获得转基因植株研究其表达模式和功能等。叶片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最为重要的源器官,是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因此对植物叶色的研究必不可少。前期研究筛选到一份黄绿叶突变体ygl15,通过图位克隆技术克隆到YGL15位于第2号染色体RM279和Pm6之间。为了分析YGL15基因的功能,我们通过对GUS和GFP转基因对该基因的表达及定位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同时对叶绿体的发育情况以及与叶绿体发育和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进行表达情况分析。本实验旨在深入探析YGL15的功能,并为后续的功能探讨提供有价值的基因信息资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qRT-PCR和GUS染色等手段YGL15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水稻YGL15主要在绿色器官中表达,叶片中的转录水平最高,其次是根茎结合部、茎节和叶枕,而在根部也有一定的表达,但在幼穗表达水平很低。(2)将YGL15编码序列与报告基因GFP的融合表达载体转入水稻和烟草表皮细胞中,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观察来分析水稻转基因阳性植株根尖和烟草叶片表皮细胞,发现YGL15定位于细胞膜上,且分布呈现出极性。(3)对突变体ygl15表型观察和主要农艺性状调查后发现,与野生型GZ63S相比,ygl15在整个生育期均表现为黄绿叶性状。光合色素含量测定发现,ygl15的各色素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在整个生育期均明显降低。对GZ63S和ygl15在幼苗期叶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ygl15的叶绿体类囊体堆叠较为疏松。(4)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叶绿体发育及光合作用的相关基因在突变体ygl15和野生型GZ63S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ygl15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核基因rbcS、RCA、Cab1R、CabwR、V2等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YGL1、HEMA1、DVR等叶绿素合成相关的核基因表达水平也普遍降低;由NEP负责转录的质体基因RpoA、RpoB和Rps12表达量增高;而依赖PEP转录的质体基因psaA、psbA和rbcL表达水平降低。
其他文献
高耸桅杆钢结构的结构形式与一般的建筑物不同,它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比很大,即长细比很大。桅杆结构在较大的风荷载作用下由于失稳的破坏占所有破坏事故的比例很小,大多数
迷宫型节流件能够在小空间内实现大压降,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钠冷快堆的管道系统中来调节压降。节流件中由于设计不合理有可能出现流速过高、空化等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在设计迷宫型节流件的过程中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合理地评估压降以确定相关设计参数。评估压降最快捷的方法是经验公式计算法,迷宫型节流件的压降由很多影响因素共同决定,包括相邻节流板的间距、节流板的高度、节流板的数目和流过节流件的流量,而目前还没有用于计
近年来,随着公路隧道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在隧道建设方面获得瞩目成就,使道路运输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由于隧道入口段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车辆事故多发,此类事故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严重损失。护栏作为保障隧道入口段车辆运行安全的重要设施,因此,开展隧道入口段护栏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有限元仿真法对公路隧道入口段护栏的安全性展开研究。首先,对常见公路隧道入口段护栏类型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确定隧
在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修建了很多大跨梁式桥。其中,带挂梁的预应力T型刚构桥是主要的桥型之一。经多年使用,有相当一部分的这类桥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病害而且进行
合理利用UV,可以培育壮苗、提高农作物及农产品品质,延长农产品贮藏期限等。利用UV培育壮苗的研究已在黄瓜、辣椒和番茄上进行,而在烟草育苗上相关研究较少。为比较UV-B和UV-
钛资源广泛应用于化工、航空航天、涂料、塑料、造纸等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钛矿的储量与产量可供性受价格波动影响明显。本文基于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测算出2015-2
本文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测井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指导,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录井、岩心以及试油、试采资料,对铁边城地区长7、长9油层组进行了系统
“人鱼”故事,是最富有浪漫神秘色彩而且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叙事珍品之一,在先秦以来的神话传说,汉代以来的志怪小说,以及明清以来的笔记小说都占据重要地位。从人鱼形象的演变中可以大致窥见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两性关系的演变轨迹,人鱼形象的演变过程不啻为一个宗教、政治社会背景、两性关系的复杂社会文化体系的交织体。因此以人鱼形象演变相关的载籍文献为基础,深层探讨文学活动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有积极意义的。论
天然黄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各向异性及非饱和特性,建立一个能够反映上述力学指标的本构模型一直是黄土力学领域一个研究热点。基于此,本文在已有关于黄土结构性、各向异性及非饱和特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天然黄土结构性和各向异性的产生机理和其对土体强度与变形的影响规律,以及非饱和黄土的力学性质,并系统的总结了目前能够描述天然黄土结构性、各向异性及非饱和特性的本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以
旅游业因其相较其他产业的绿色性、无烟化特性,受到世界各地政府的一致推崇。我国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及经济的逐步成长,发展迅速。2018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明确将旅游列为“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的七大领域之首进行详细阐述,由此可知国家对其的重视程度。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体验逐步变为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