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在地理位置上北起内蒙瞪口,向南经宁夏银川、甘肃平凉,止于陕西陇县,东起定边,西抵贺兰山西麓一青铜峡固原断裂一线,南北长600km,东西宽50-100km,面积约50000km2,地跨陕、甘、宁、蒙四省区。研究区包括鄂尔多斯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西缘逆冲带和天环坳陷,以及伊陕斜坡的部分地区。该区奥陶系地层属陆表海碳酸盐岩沉积,沉积厚度约1000-3000m,沉积厚度大,且该区奥陶系地层发育齐全,沉积岩经白云石化等有利成岩作用影响,以及构造作用产生的裂缝发育,大大改善了其孔渗性,具备发育优质有效储层的条件,并且从该区多口探井的试气情况结果看,多口井都有气显示,具有很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但是自1986年位于天池构造的T1井在奥陶系获得日产16.4万方的气流,达到工业标准以来,很多钻井虽都有气显示,却绝大多数达不到工业开采水平。这主要是因为该区总体勘探程度较低,地质认识不够清楚,特别是由于沉积、构造背景较复杂,成岩及成岩后作用对储层的影响巨大,给优质储层的预测带来困难,本文就是在大量野外露头观察、岩心观察、薄片观察、录井、地震、测井资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该区沉积相展布特征、构造特征、储层岩性物性特征,从而综合分析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分布。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是: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是在利于孔隙发育及后期改造进行的沉积相带的基础上,后期持续进行建设性改造形成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首先通过野外观测露头、岩芯描述、联井对比对研究区储层做出了沉积相分析,得出了主要沉积相类型及亚相类型,得出有利的沉积相带。因为古岩溶作用对该区储层发育影响巨大,本文对影响古岩溶的因素作了分析,通过薄片观察及地震识别等手段总结了古岩溶发育类型。通过构造解释、古风化壳岩溶分析、储层反演预测,认为构造起伏、风化壳古岩溶和白云岩体共同控制了西缘的碳酸盐岩储层圈闭。通过大量的野外样品及岩心样品的观察及分析化验,得出储层岩性物性特征,依据岩性及孔隙特征划分了主要储层类型。然后分析成岩作用中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和破坏性成岩作用,以储层岩性物性作为依据,结合在构造作用基础上所进行的后期改造,对储层做出综合评价和预测。综合上述成果,最后对优质储层的平面及空间分布做出了预测分析。研究认为:1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沉积发育2种模式,分别是镶边碳酸盐台地模式与碳酸盐缓坡模式。两种模式下,沉积相类型分为碳酸盐台地相、斜坡与盆地相及内缓坡、中缓坡、和外缓坡。2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的构造结构特征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分带、南北分段。在东西向上,自东向西本文划分为:西部断陷带、西缘冲断带、天环向斜带。在南北向上,根据不同区段构造特征在地貌、重磁、构造特征、沉积等方面的明显差别,分为北段和中南段。3根据孔隙类型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白云岩储集体分为三种类型:①细晶白云岩晶间孔-岩溶孔洞型储集层。②粉细晶白云岩晶间孔型储集层。③泥粉晶灰云岩、云灰岩裂隙-隐孔型储集层。从纵向上分析,桌子山组的储层物性最好,其次为克里摩里组,而平凉组最差。如桌子山组的孔隙度平均值4.2%,渗透率0.4×10-3μm2;克里摩里组的孔隙度平均值1.8%,渗透率0.01×10-3μm2;而平凉组的孔隙度仅0.8%,渗透率小于0.01×10-3μm2。奥陶系白云岩类的储渗物性普遍好于颗粒石灰岩类。4将构造图、白云岩厚度图、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图叠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优选出六个有利目标,其中两个一类目标。分别为北部马家滩地区,南部阳沟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