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脊、督脉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前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iuqiu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夹脊穴、督脉穴两组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后的大鼠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穴位接近脊髓或脊神经等不同传人途径的作用是否有差异。   方法:(1)体重在180-220g的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四组:①假模组(n=9),仅行椎板切除术,不打击脊髓;②模型组(n=9),致伤脊髓,不进行针刺;③夹脊电针组(n=9),致伤脊髓,针刺采用受损脊髓节段上下两对夹脊穴;④督脉电针组(n=9),致伤脊髓,针刺采用受损脊髓节段上下两个督脉穴。选用T10节段为致伤部位,采用改良Allens撞击伤法制造SCI模型,从25cm高度自由落体落下致伤大鼠脊髓,造模成功标准为大鼠尾巴痉挛摆动及躯体回缩扑动后,双下肢迟缓性瘫痪。(2)造模成功后,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于SCI后第0.5小时和第4小时分别进行一次电针治疗,进针采用手法进针并结合韩氏治疗仪进行:采用连续脉冲,频率2HZ,输出电流0.6-1mA,电流选择以局部出现轻度跳动且大鼠可以耐受为准,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3)造模成功第8小时后,每组分别取8只大鼠行心脏灌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剪破肝脏,待血冲洗干净后,取受损脊髓上下长约2cm,放置-80℃保存。取出长约1 cm,重约100mg的组织,运用Westem-Blot法检测受损节段脊髓IL-1β、IL-6、TNF-α蛋白的表达;另取长约1cm,重约100mg的组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受损节段脊髓IL-1β、IL-6、TNF-α mRNA含量的表达。(4)造模成功第8小时后,每组取另1只大鼠进行温热生理盐水心脏灌注和4%多聚甲醛固定,行HE染色观察受损脊髓节段形态学变化。   结果:(1)假模组、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IL-1β、IL-6、TNF-α的蛋白含量及其mRN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0.01)。(2)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IL-1β、IL-6、TNF-α的蛋白含量及其mRNA含量均与假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之间IL-1β、IL-6、TNF-α的蛋白含量及其mRNA含量,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HE染色结果可见模型组相对于电针各治疗组,其脊髓完整结构消失,神经元个数明显减少,且胞体正常形态消失,轴、树突、尼氏体大量消失等。   结论:(1)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能够减缓神经元的细胞变性、坏死,减少轴突损伤。   (2)夹脊、督脉电针可以通过抑制SCI后IL-1β、IL-6、TNF-α三种前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急性期SCI的继发性损伤来保护脊髓。   (3)夹脊、督脉两种电针处方在早期脊髓损伤的炎症抑制方面作用相似。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重症肌无力(MG)的4种常用量表在中国MG患者的信度和效度,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共选取60例MG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41例;年龄21~76岁,平均46.27±15.59岁
目的探讨白三烯C4(Leukotriene C4,LTC4)合成酶基因启动子区的rs730012(-444A/C)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对IS病例
MicroRNA,简称miRNA,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MiRNA是一类新近发现的全长约为21-25个核苷酸长度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绑定下游靶
目的探讨固定式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剂(LNG-IUD-Fix)用于子宫腺肌病患者避孕及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宫腔深度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实验组(宫腔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1GF)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1,VEGFR-1/Fit-1)在直肠癌组织及癌旁
目的:研究LKB1表达与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探讨LKB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分子机制,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标本取自台州学院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紊乱疾病,胰岛素抵抗(IR)在其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本研究探讨二甲双胍对PCOS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针式内镜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从而探讨针式内镜甲状腺手术对机体的创伤程度及微创方面的意义。   方法:采用安全随机分组法将
目的:建立治疗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区域动脉灌注(RAI)的新模型,并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两个方面探讨通过该模型灌注治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后,在治疗实验性SAP的优越性。
目的:研究术后疲劳综合征大鼠中枢能量、氧化应激、神经递质及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并探讨人参皂苷Rb1抗疲劳的中枢机制。   方法:本研究选择SPF级Sprague-Dawley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