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蕉是全球贸易额最大的鲜食水果。香蕉果实中的类黄酮含量是衡量果实品质的重要生理指标之一。目前对香蕉类黄酮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在生理水平上对其含量的变化规律的研究,而从分子水平上对香蕉果实类黄酮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及调控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论文以主栽巴西蕉为对象,研究了其在不同发育和成熟阶段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转录组学的方法对类黄酮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六个关键酶基因家族在不同组织器官以及不同发育成熟阶段的果实中的差异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筛选类黄酮合成途径2个关键基因CHS和FLS,利用转录组大数据构建这2个基因共表达调控网络,预测其上游的关键转录调控因子。采用酵母单杂交技术对候选转录因子与启动子的互作进行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巴西蕉果肉黄酮含量在幼果期最高,随着果实发育呈现下降趋势,至采收时达到最低点。在采后成熟过程中,早期有所上升但随后又缓慢下降。2.类黄酮生物合成6个关键酶基因家族共78个基因在巴西蕉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发育成熟阶段呈现差异表达,它们中的11个基因在果实中高表达,其中8个在果实中特异表达。3.选取10个关键酶基因进行qRT-PCR验证,10个基因表达模式与转录组的结果基本一致。4.转录组和qRT-PCR结果显示,CHS基因和FLS基因在果实中高表达,推测它们在香蕉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5.转录组数据共表达调控网络分析显示有10个转录因子可能与MaCHS基因的启动子结合;有20个转录因子可能与MaFLS基因的启动子结合。6.克隆了MaCH 和MaFLS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利用PlantCARE对其进行分析,2个启动子都含有TATA-box、GC-box和CAAT-box等核心启动子序列结构,并且MaCHS启动子具干旱、ABA、水杨酸激活诱导和MYB结合位点等顺式作用元件,MaFLS启动子具缺氧、GA、干旱、生长素诱导作用元件、伤口响应元件和MYB结合位点等顺式作用元件。7.酵母单杂交实验证明 MabHLH、MaERF、MaMIKC、MaMYB、MaWRKY 与MaCHS启动子区结合;MaM-type、MaOFP、MaWRKY与MaFLS启动子区结合。推测这些转录因子可以调控这2个基因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