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电力需求与消费大国,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对于电力的需求和生产量持续增长。发电行业需要大量的水来保证生产安全性和可靠性。而我国水资源禀赋较为缺乏,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电力生产引发的大规模用水和水污染问题,给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思想,本研究采用水足迹理论,对我国地区电力生产的蓝水和灰水、直接和间接水足迹开展了研究,包含了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光伏五种发电方式,其中以设备级别的清点数据对水电和火电进行了自下而上的核算,并分析了我国各省市的电力水足迹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净蒸发耗水法计算的我国水电平均水足迹为0.0763L/kWh,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较低,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和季节变化。火电生产引发庞大的水足迹,全国平均为6.33L/kWh,其中水污染产生的灰水足迹高于蓝水足迹,直接水足迹远高于原料等引入的间接水足迹。同时由于冷却技术及单机容量的差异,火电蓝水足迹体现出一定的区域变化。以五种电力的水足迹和地区发电统计数据,加权计算得到区域电力水足迹,全国平均为4.70L/kWh,各省市变化范围为0.084至7.174L/kWh,总体来看从东向西递减。本文还选取评价指标,分析了电力水足迹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西北、华北及华东部分地区,电力生产对当地可用水和水环境承载力均构成了较严重威胁。通过发电结构优化、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和火电行业的节水措施,可有效控制电力水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