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石墨非线性渗流规律研究及浸渍锑实验分析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ynfloodfor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炭石墨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耐高温、耐腐蚀、不需要油(脂)类润滑剂等优点,成为机械密封行业的热门材料。但炭石墨存在孔隙,气密性差,机械强度差,必须经过浸渍金属填充孔隙的强化处理。我国浸渍金属炭石墨材料相比国外水平差距很大,存在出口低端、进口高端产品的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浸渍金属工艺落后和基础研究薄弱。本文研究流体在石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属于炭石墨浸渍强化工艺的基础理论研究。论文以7组不同孔隙率的炭石墨材料为研究对象,水的单相饱和渗流实验表明,水的流动偏离达西定律,渗流曲线呈现非线性,流体在渗流过程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而且渗透率随着压力梯度的变化而变化。论文拟合了水的高精度非线性渗流方程,并从边界层的力学特性角度阐述了非线性项系数的物理意义。对水的非线性渗流规律通过雷诺数判据与FLUENT模拟两种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与实验现象比较吻合。论文进行了炭石墨材料浸锑实验,根据雷诺数计算结果判断锑流动处于非线性状态。通过锑与水在流动过程中的雷诺数区间、受力分析的比较,判断锑在炭石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与水相同,因此可用水的非线性渗流方程形式描述。分析了浸锑炭石墨材料试样表观状态,针对浸渍工艺中存在的崩角、浸渍剂粘附以及浸不透现象,提出了改进浸渍的措施,并指出提高浸渍压力比延长保压时间更能有效改善浸渍材料的质量。本文将分形理论引入炭石墨(浸锑)材料孔隙结构分析中。压汞实验结果表明:炭石墨材料的主要孔隙直径约在1 3μm之间,呈正态分布;锑浸渍能够充填绝大部分孔隙,未被充填的小孔隙体积要大于大孔隙。炭石墨多孔介质具有双重分形特征,分形拐点约在φ= 1μm处,双重分形的原因在于大孔隙(φ> 1μm)和小孔隙(φ< 1μm)形成的机理不同。浸渍主要发生在大孔隙区间,因此大孔隙的特性是影响浸渍材料质量的重要因素。原料配方是影响大孔隙的主要因素,也是提高浸渍产品质量首要保证。建立了炭石墨材料孔隙率、渗透率与分形维数及孔隙结构关系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浸锑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实验表明,锑颗粒分形维数越小,摩擦学性能越好,并从分形维数本质上给出解释,认为提高炭石墨材料孔隙的均匀性是改善浸锑材料质量的重要手段。根据锑的流动规律、浸渍材料尺寸制定合适的浸渍工艺参数,可改变生产过程中的盲浸现状,提高炭石墨浸金属产品的质量。
其他文献
本文尝试对熔剂性球团有关的实验研究以及生产实践进行了分析,并且简要介绍了熔剂性球团矿的基本概念、分类情况以及我国熔剂性球团矿生产发展前景。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体位及不同透视工具下,应用Inter Tan和PFNA-Ⅱ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为初学者提供可选择手术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科应用Inter Tan、PFNA-Ⅱ治疗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AO分型为A1、A2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侧卧位PFNA-Ⅱ组及平卧位Inter Tan组,各组60例,均在无牵引床下采用手法复位后进行
材料生长过程中,其表面界面会呈现出动力学粗化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材料的性质。研究发现,材料生长界面通常具有自仿射的分形结构,可以进行一般的标度处理。本文从微观数值模拟的角度出发,对材料生长界面的动力学过程进行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为探讨导致材料生长界面出现奇异动力学标度行为的微观机制并检验局域坡度理论,对描述分子束外延生长的1+1维Das Sarma-Tambore
[db:内容简介]
2018年10月25日,在迪拜召开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海口市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海口举全市之力创建独具特色的"国际湿地城市"获得成功,其中少不了立法团队的功劳,因为评选"国际湿地城市",湿地保护立法是一项重要指标。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0月15日,法立信立法团队调研起草的《海口市湿地管理若干规定》经海南省人大批准颁布,于同年11
期刊
本课题来源于某大型多晶硅生产企业年产6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多晶硅生产过程中,还原炉作为生产容器,其炉内会产生出大量有危险的副产物气体,因此为了安全生产多晶硅,每一次启炉、停炉都要对还原炉进行置换。为此本课题研究如何实现还原炉启停炉置换的全自动化,具体研究内容有如下几点:(1)对还原炉启停炉置换的工艺方法及工艺流程进行研究并分析可否实现自动化。(2)研究设计基于EPKS(Experion Proce
报纸
学位
学位
幸福是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愉悦感受,教育的本质在于给予师生幸福。遵义市第二中学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提出了适合学校发展的幸福教育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之下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包括:关注专业发展,涵养幸福教师;创建德育契机,培育幸福学生;优化"三乐"课程体系,建构幸福课程;推进教学改革,打造幸福课堂。通过这些举措,学生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师不仅"会教"而且"乐教",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