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葛洪的影响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z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葛洪是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是中国道教金丹道派的奠基人,在道教思想史上和科技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最重要的著作是《抱朴子外篇》和《抱朴子内篇》,其中《外篇》是一部子论,《内篇》是两汉魏晋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著作。在他的思想体系里,亦道亦儒,“夫道者,内以治身,外以为国”是其儒道兼综思想的自我定位。本论文主要通过对《抱朴子外篇》和《抱朴子内篇》的分析,探讨儒家思想对葛洪的影响。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论述了儒家的经世之业,体现了他尊崇儒学、兴复儒教、竞尚儒术、弘扬儒道的思想。葛洪从维护儒家纲常名教出发,强调“君道”和“臣节”,提出以忠君崇礼为核心的伦理观;他把“仁”与“刑”看作“致治”与“整民”的两种工具,提出仁刑并举的治国观;他针对当时所形成的狂诞轻薄、趋炎附势的社会风俗,提出正身淳俗的修养观;他针对世俗由来已久的贵古贱今思想,提出贵今应变的进化观。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在建构道教体系时,将道教的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融合,为神仙道教构建了一套合乎儒家伦理纲常的修炼学说和行为规范。他把儒家的忠孝吸收到道教教义中,当成了道教的道德纲领,主张修道要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他论证了仙圣两种人格的的一致性,提出了儒道双修的修炼长生理论;他把儒家宗法观念直接融进道教神仙体系中,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神仙系统,他为了维护这个神仙体系极力排斥民间道教,把民间道教视为异端;他明确道教的终极理想并不是探讨宇宙的哲理而是追寻永生的途径,提出人真正关心的应该是世俗世界的生命与幸福。葛洪把道教的长生成仙与儒家的内圣外王统一起来,把儒家的忠孝仁信纳入道教戒律,按儒家的伦理纲常建构起道教的神仙体系。“道术儒修无二致,神仙忠孝有完人”,是其毕生思想和为人的写照。葛洪的儒道兼综思想也顺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为金丹道派的官方正统地位提供了保证,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作为个案研究,本文以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吴式芬故居作为对象,从吴氏家族兴衰、建造历史和故居空间设计的角度,结合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故居进行深入研究。主要使用调查
督抚制度是清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一环,督抚的设置与变迁对清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对督抚制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清代的社会及其政治制度。清朝的总督制度在明朝
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个女王克丽奥帕特拉七世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由于历史资料的稀缺,每个时代都在塑造着自己的“克丽奥帕特拉”。本文重点考察克丽奥帕特拉生前和死后几个
本文主旨在考察临清钞关对临清的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探究制约运河城镇兴衰的因素,从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全文共有五部分组成:首先考察临清钞关设置的背景
关于民国时期广西农民贫困、农民负担与农民生存状态的内容,以前学术界专门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虽有一些著作和论文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但往往是在讨论当时广西农村社会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