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理论基础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 : 36次 | 上传用户:maxfree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现有陡坡耕地利用和经营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集成、组装生态改造与水土流失治理已有研究成果,以生态经济学、恢复生态学原理等为依据,建立了退耕还林(草)试验示范区,进行长期系统的定位研究,其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对中外退耕还林的比较研究,各有关国家退耕还林的共同点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效益。我国开展的退耕还林,其宗旨是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环境改善,同时还要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主要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遏制荒漠化、石漠化的扩张,减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而国外退耕还林的目的主要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水土流失,实施景观重建,以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全球气候变化等热点问题相联系,但都未形成如我国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规模,涉及的农户数量和退耕复杂性远不及我国。我国退耕还林(草)工程与美国、欧洲共同体和俄罗斯的情况相比而言,它还具有土地管理政策目标的及时调整,生态恶化的应急处理措施,以及适应劳动力市场转移等特点。 2.引起土壤侵蚀的重要原因是坡度。我国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坡度临界值为15~20°,其余地区为25~30°。25°以上的陡坡耕地退耕以后,不会造成粮食安全问题;如果将坡度值下移,可能在部分地区的粮食安全存在一定的矛盾。陡坡耕地由于不合理利用和自身具备的特点,属于典型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其特征主要表现在系统的结构简单、系统的生产力降低、系统中土壤退化及养分下降、以及系统的功能退化等方面。这为以后的退耕还林理论分析与技术集成的展开,提供了明确界限和严格的内涵。 3.提出了退耕还林的概念、涵义及主要特征。退耕还林是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善区域内环境条件,防治或减轻自然灾害,形成有利于人类与动植物生存的生态环境,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社会与经济条件以及森林植被的多种有益效能,集成、组装已有的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在退化的陡坡耕地上规划、营造森林植被,以生态效益为基础,经济效益为核心,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并实施系统管理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退耕还林是一类以提供多样化的生态服务功能,满足人类社会对保护环境的需求、减免自然灾害恢复与重建植被的总称。具有自然、经济、社会和综合特征。 4.首次提出了退耕还林是学科的集成,是各学科在人对自然关系上的交叉,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集成、吸收与融合了生态学、林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其他基础学科的现有理论,系统阐述退耕还林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生态经济学基础为主线,以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及管理、生态位、生态演替、边缘效应、恢复生态学等原理为基础,以良种壮苗技术、适地适树技术、混交林理论、农用林业基础与多用途树种选择为技术支撑,以微观经济学基础、产业经济学基础为调控手段,以社会学原理以及社会心理学原理指导人类从事退耕还林的社会行为,形成退耕还林的理论体系。 5.从我国已经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认识出发,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集成,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技术集成原理,首次提出了陡坡耕地退化生态系统—经济价值恢复的集成技术,以及极度退化的坡耕地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恢复的集成技术。通过成功构建若干模式,提炼出开发增值型治理和生态恢复型治理两类技术组合模式,并派生出若干技术子模式和产业子模式,为退耕还林工程奠定了技术支撑。 6.通过对退耕还林典型林草模式物种多样性变化、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变化、乔木与草本植物的根系特征、根系与土壤的养分动态、模式邻体干扰、林草复合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及价值测评、模式的经济效益等生态学过程进行研究,提出退耕还林后评估技术和方法,林草模式经营技术和可持续经营对策措施,为生态环境建设、森林植被恢复奠定了良好研究基础,丰富了森林培育学和恢复生态学相关内容。
其他文献
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先秦儒家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相对于道家对自我生命的珍惜而言,儒家则是更多地站在君子、圣人的立场来关爱民众的生命,不仅重视人的生命权力,更重视人的生存
21世纪的大学更加重视教师的作用,引进人才、重视人才是现今大学保持不断发展势头的秘诀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事制度改革的春风也为高校的人事体制带来了春意,众多高校开始对
姜夔是南宋中后期的一位重要词人,他的词在婉约、豪放之外,另开清空骚雅一派,对宋末元初的张炎、王沂孙、周密、陈允平、仇远等人都有很大影响。到了清代,以朱彝尊、厉鹗为代表的
2011年元旦“第一届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周”期间,我与久保田博二先生谈定在今年夏季“第二届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周”期间举办中国摄影家与玛格南摄影师大PK活动
侵权行为是一个迄今为止尚无定论的概念。由于侵权形态的无限多样性,给侵权行为下定义成为公认的一桩难事。大陆法系学者大多依据其本国法典构筑侵权行为的概念,侧重于用侵权民
本文综合运用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学、制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通过对边界、边界效应、边境区位等的系统研究,揭示以上三者对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
“逸”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成为文人士大夫在得意和失意的重要精神寄托。虽然自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日本学
催化水合乙二醇工艺与当今工业生产乙二醇的主要方法——直接水合法相比,大大降低了反应水比,降低了蒸发过程的能耗,从而使乙二醇的生产成本降低,因而成为水合乙二醇的研究热
藏医药的发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性回归自然大潮的影响以及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藏药业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地理、交通等因素的
卡夫卡曾决然的表态:“我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个我”。那么,本文的论述也可能在个别观点上偏离了作家的本意,在我,也只是想借助海派市民小说这一视域,来探讨人生中一些无法绕过的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