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优”是在反思人类社会过度强调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总结人类发展历程及经验教训,重新诠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内涵的基础上,归纳和提炼出的智慧主体的一种普遍行为模式。所谓竞优,是指行为主体(包括组织和个人)竞相探索、认识并利用事物的演变规律,展示自身优良的行为。推动人类自身以及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并非竞争,而是人们竞相表现其符合自然法则,并运用自然法则改变环境造福自然、造福人类的竞优行为。但受到主客观诸多因素影响,行为主体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在准确性和全面性方面必然存在差异,难以判断谁是绝对正确的;因此在评价和分析行为主体的行为效果时,应该在社会关注的内容及符合社会宏观追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承认其优良。目前围绕竞优的认识、管理及实现等一系列问题,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统称竞优理论。竞优理论的相关研究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行为指导思想、管理模式、以及可操作的技术与方法,对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作为发展中的理论,无论是面对自身的丰富与发展,还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和处理不断涌现的新的管理问题,竞优理论的相关研究都需要不断地拓展与完善。为此,本文以既有的竞优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围绕竞优理论的完善与发展问题,从理论探索、方法构建、应用研究三个方面开展了以下主要研究工作:(1)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研究框架。由于竞优理论具有一定的原创性,而且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不同,针对竞优理论的拓展研究,不同的研究者会有不同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设计,所以为理清本研究各项工作之间,以及与既有竞优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指导本研究工作的具体开展;同时也为后续的类似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方面的参考,在全面提炼和整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逻辑、所需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研究框架。(2)研究了竞优的行为机理。因为竞优理论的研究工作是以竞优这种普遍的行为模式为基础展开的,认清竞优活动的内在规律——也即竞优的行为机理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部分研究工作采用了“先分后总”的研究设计。在竞优行为的研究方面,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逻辑推演的方法,结合生活实践,对既有的竞优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包括从多角度深入诠释了竞优的内涵,论述了竞优行为的特性,提炼并描述了竞优行为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竞优内核的研究方面,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竞优内核的特性、竞优内核的本质及其内部结构、以及竞优内核的生成与演化过程;最后,根据“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整合竞优的外部行为表现和竞优内核的生成及演化过程,阐述了竞优的行为机理。既丰富和完善了理论层面的竞优研究,也为竞优评析方法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3)提出了面向三角模糊数的竞优评析方法。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人们思维能力、知识结构以及认识水平的局限性,观测信息通常无法以具体的清晰数形式给出,往往以模糊信息或混合信息的形式呈现。针对竞优评析方法未能处理指标值为模糊数的问题,在理想点效用模式基础上,根据三角模糊数的相关知识,围绕个体优势特征识别、个体代理评析、民主代理评析、主旋律分析和行为特征群识别及分析这五项功能,分别针对单层和层次结构的多层指标体系的竞优评析问题,提出了面向三角模糊数的竞优评析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所提方法不仅丰富了竞优评析方法体系,也将竞优评析问题的研究视角扩展到模糊数情境。(4)提出了面向混合信息的竞优评析方法。针对由清晰数、区间数、语言评价信息以及直觉模糊数构成的混合信息问题,在理想点效用模式基础上,根据清晰数、区间数、语言评价信息与直觉模糊数的转化关系,以及直觉模糊数自身的性质及运算规则,围绕竞优评析的五项功能,分别针对单层和层次结构的多层指标体系的竞优评析问题,提出了基于直觉模糊数的竞优评析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所提方法既丰富了竞优评析方法体系,也将竞优评析问题的研究视角扩展到混合信息情境。(5)竞优机理及评析方法的应用。以上述理论和方法研究为基础,聚焦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问题,通过整合或改造竞优评析方法的相关功能,本文分别提出了竞优视角下的R&D人员绩效评析方法,以及基于能岗匹配的人员甄选方法。并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收集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相应的实例计算与分析,给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拓展了竞优机理及评析方法的应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