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杭州方言对英语词首辅音丛习得的影响:以/r/音结尾的二元素词首辅音丛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pr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词首辅音丛习得是比较困难的。杭州方言是中国南方的一种语言,杭州人拥有自己的说话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杭州地区的学生所说的英语自然会带有“杭州味”,这就让杭州学生的词首辅音丛习得难上加难。本文在二语习得理论的框架下,采用相似度区分率假说,结合标记性区分度假说,立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建立的亚洲英语话语语料库项目(CASSAESOP),通过理论和实验方法,分析杭州方言和英语语音体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本文将对所有的以/r/音结尾的二元素词首辅音丛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其对英语教学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在本文的实验中,共有20名杭州地区的学生(8男,12女)参与了此次实验。所有的试验者对包含二元素词首辅音丛的单词和句子进行朗读,他们的录音材料是这次实验的内容。还有两名母语为英语的人士对这些材料进行听辨,是否是清晰的二元素词首辅音丛都被记录下来进行分析。  得到的数据分别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该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英语词首辅音丛习得中,杭州方言对英语学习者有影响;(2)在7个以/r/音结尾的二元素词首辅音丛中,/fr/和/dr/的正确习得率最低,/pr/和/br/的正确习得率最高;(3)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英语音系中的清辅音和浊辅音在杭州方言中的对应音没有清晰的清浊分别;杭州方言中缺少英语/r/音对应的音素,使得杭州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该音时只能用其他类似音素/l/代替;紧跟在/r/音后面的因素受杭州方言中与/l/连用的音素影响,也会影响词首辅音丛的正确习得,这也是造成习得困难的重要条件。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的兴起以及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新闻翻译及其研究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在现代信息社会,新闻翻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一些学者分别从语
作为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自从1997年问世以来就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评论家的关注。然而,截至目前,对该小说的研究大多属于文学研究,主要关注的是
伍慧明是美国华裔女作家的后起之秀,为当代美国文学,特别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伍慧明在1996年被格兰塔出版社评选为“百名美国年轻作家”之一。2009年,她还被授
本文以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的原型理论为依据,研究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简称《追》,下同)的神话原型——波斯诗人菲尔多西的《沙那玛》(或译为
[摘 要]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也在迅猛地发展,在互联网技术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极大地改变,也给如今时代中的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新媒体的发展已经和大学教育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成为大学校园中学生学习生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是对其思维方式和行为以及交往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