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列·帕斯捷尔纳克是二十世纪伟大的俄苏作家。1958年他凭借小说《日瓦戈医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然而,迫于当时国内的政治压力,作家最终放弃了诺奖,郁郁离世,小说也因此蒙尘了一段时间。1988年,苏联为帕斯捷尔纳克恢复了名誉,并刊载了《日瓦戈医生》,期间已历三十载。本论文主要研究帕斯捷尔纳克作品中的历史哲学。论文由引言、三章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组成。引言部分综述了国内外《日瓦戈医生》的研究成果,阐释了本论文研究的对象、目的、主要任务、创新之处,以及该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一章中作者选取了帕斯捷尔纳克的四部作品,分别是叙事诗《一九○五年》、《施密特中尉》、韵文小说《安全证》和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作为考察对象。在深入研究作品的基础上分析历史描写在帕斯捷尔纳克不同创作时期不同作品中的演变,以及作家历史哲学思想的发展。第二章探讨小说《日瓦戈医生》中不同社会阶层代表的历史观点。他们是旧俄知识分子韦杰尼亚平、非党籍红军将领安季波夫-斯特列尼科夫、俄罗斯暴动力量的代表利韦里父子和帕雷赫、人民群众的代表女巫库巴里哈、利己主义者-律师桑杰维亚托夫和科马罗夫斯基。韦杰尼亚平发展了基督教历史哲学观,他认为“对亲人的爱”、“自由的个性”和“献身的观念”是历史发展必要的精神准备。安季波夫-斯特列尼科夫试图利用革命对历史进行报复,毁灭过去,并成为新历史的审判者和仲裁者。利韦里作为游击队首领,接受了布尔什维克的政治理想与改造,坚定地相信红军的必然胜利和共产主义的必然到来。库巴里哈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表,她的历史思考是在俄罗斯民间宗教和泛灵论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思想而形成的。律师桑杰维亚托夫是合理的利己主义者,在维护个人利益的同时,照顾人民群众的需求,科马罗夫斯基则是彻底的利己主义者,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他人性命。两者都没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一切以利己思想为前提。小说中的众多历史人物在各自历史观的指导下,完成了“向何处去”的历史抉择。第三章系统阐述了日瓦戈的历史哲学观。日瓦戈在继承韦杰尼亚平历史观点的基础上,鲜明地表达了反战立场和和平理念。因此,战争愈加惨烈,日瓦戈对革命的反感就愈强烈。生命、死亡、复活是日瓦戈历史思考的核心,他提出了“在别人心中存在的人,就是这个人的灵魂”的观点,即通过记忆和意识实现人的复活与不朽。艺术创作是日瓦戈历史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艺术“一方面坚持不懈地探索死亡,另一方面始终如一地以此创造生命”。日瓦戈用伟大的艺术作品和不朽的爱情完成了“复活”,实现了个人“历史”。帕斯捷尔纳克也因此书写了自己的“历史”,并成为永恒。结论部分,作者将全文的内容进行总结。作者认为,对自由的追求是全书最核心、最重要的意义之所在。帕斯捷尔纳克对历史不断思索、不断探究的过程,也是对自由不懈追求、永不放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