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证券市场原有制度设计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并直接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股票市场暴露出来的大量问题,究其根源就是“股权分置”。由制度设计造成的我国股市的这一“先天不足”,应该说,市场对其危害性的认识是早有结论的,管理层多年以来也有过探讨解决的尝试,从转配股到国有股配售再到国有股减持,均以失败告终。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既是广大股民所热切盼望的,同时也是管理层及资本市场的专家们所期待的。本文运用历史主义和逻辑主义相统一、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相结合、静态分析方法与动态分析方法相联系、新制度主义与新古典主义分析方法相一致的研究方法,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绩效进研究分析。文章基于月度数据利用PP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Arch效应检验等计量的方法分别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宏观经济与股价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改前宏观经济每年呈上升趋势,而股价指数与宏观经济之间相背离,股票市场未能有效发挥宏观经济“晴雨表”及投资增值功能,公司估值过低,极大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股改后股价指数与宏观经济之间呈现相同趋势,股票市场活跃,对信息反应的灵敏度高,发挥出了证券市场所固有的资源配置功能、价格发现功能、经济“晴雨表”功能及投资增值功能。不仅如此,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不但股价指数上涨,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和分析2006年和2007年的公司财务报表,发现整体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可以得出此次股改是卓有成效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