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缺血再灌注是部分肝切除或肝移植术后肝脏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治疗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有效方法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目前,有研究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能具有治疗肝脏I/R损伤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MSCs对肝脏I/R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临床使用MSCs治疗肝脏I/R损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第一部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麻醉后开腹,不行肝脏血流阻断;I/R组:采用70%肝脏I/R损伤模型;I/R+MSCs组:经阴茎背静脉输注1ml含1 × 1 06/ml个MSCs悬液,其余操作同I/R组;ZnPP组:腹腔注射ZnPP(10mg/kg),其余操作同I/R+MSCs组。再灌注6小时后收集大鼠外周血及肝脏组织。通过观察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切片判断MSCs移植对I/R损伤的治疗效果。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肝内HO-1在此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探究HO-1在MSCs减轻肝脏I/R损伤中的作用。研究第二部分:(1)实验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麻醉后开腹,不行肝脏血流阻断;I/R组:采用70%肝脏I/R损伤模型;I/R+MSCs组:经阴茎背静脉输注1ml含1×106/ml个MSCs悬液,其余操作同I/R组;ZnPP组:腹腔注射ZnPP(10mg/kg),其余操作同 I/R+MSCs 组;3-MA 组:腹腔注射 3-MA(30mg/kg),其余操作同I/R+MSCs组。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不同组别肝内LC3B(自噬特异性指标)表达水平,阐释自噬在MSCs减轻肝脏I/R损伤中的作用。(2)实验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麻醉后开腹,不行血流阻断;I/R组:采用70%肝脏I/R损伤模型;I/R+MSCs组:经阴茎背静脉输注lml含1 ×106/ml个MSCs悬液,其余操作同I/R组;ZnPP组:腹腔注射ZnPP(10mg/kg),其余操作同I/R+MSCs组;anti-PMN组:经阴茎背静脉输注0.8 ml抗中性粒细胞血清,其余操作同I/R组。通过观察肝组织MPO及MDA的变化,探究中性粒细胞在MSCs减轻肝脏I/R损伤中的作用。研究结果:研究第一部分:MSCs移植可以减轻肝脏I/R损伤,表现为ALT、AST水平的显著下降(p<0.05);肝脏病理切片上肝小叶结构紊乱范围缩小,肝细胞空泡化、点状坏死数目减少;损伤评分的降低(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SCs移植可以上调肝内HO-1的表达水平(p<0.05)。通过使用HO-1特异性抑制剂ZnPP处理大鼠可以抑制MSCs减轻肝脏I/R损伤的作用。研究第二部分:(1)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SCs移植可以在HO-1介导下促进肝内自噬水平的上调(p<0.05);应用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MA发现MSCs移植治疗肝脏I/R损伤的作用依赖于肝内自噬水平的上调(p<0.05)。(2)通过使用抗中性粒细胞血清发现中性粒细胞参与肝脏I/R损伤过程;免疫组化及MDA结果显示MSCs在HO-1介导下通过抑制肝内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及氧化应激水平减轻肝脏I/R损伤(p<0.05)。研究结论:(1)MSCs移植可在HO-1的介导下减轻肝脏I/R损伤;(2)MSCs移植减轻肝脏I/R损伤的作用依赖于肝内自噬的水平的上调;(3)MSCs移植通过抑制肝内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及氧化应激水平减轻肝脏I/R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