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machin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培养是国家教育起步的关键,民主南非的建立势必打破种族隔离时期对教育的局限,因此教师教育领域的改革势在必行。在国际教师教育发展潮流中如何重建符合本国国情的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对南非建设的意义重大。文章以南非教师职前培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比较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目的是研究南非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发展脉络,以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为分界点,探讨该制度确立前、确立后和废除后南非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历史演变状况,重点研究该制度废除后南非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意图是使我国与南非在教师职前培养方面实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文章除却绪论分为三部分,首先是背景介绍,继而文章的重点着笔于教师职前培养目标、方式、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这是职前教师培养的核心和精髓所在,最后是对该主题研究的总结。对当前南非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分为四个要素:第一,介绍南非教师职前培养的理念及以此为指导确立的教师培养目标。理念是南非教师教育改革的引领者,南非教师教育改革注重与国际潮流接轨,重视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价值,并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反思教育作为培养教师的重要原则,在结果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制定职前教师培养的目标。民主南非教师职前培养目标总体概括为七种角色的成功扮演,这七种角色涵盖教师的专业知识、执教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使命,并在现实的测验中确定教师职前培养的具体目标。第二,研究南非教师职前培养的方式。高度开放的教师培养机构使得教师职前培养的方式发生变化,形成四年制本科师范教育与二年制研究生教育并驾齐驱的现状,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却又不可或缺,成为南非教师培养的主要方式。第三,探讨南非教师职前培养的核心内容,课程设置及其设置的依据和标准,并以发展较为完善的比勒陀利亚大学教育学院的课程体系为例进行解释,展现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的概况,并介绍了课程的认证。最后,介绍南非教师职前培养的教学实践环节,从总体着眼,介绍教学实践的机构、内容和指导教师,并以南非大学的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为例,从实践模块、实践流程和实践各方人员发挥的作用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该模式各方要素的研究发现,民主南非重建的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审核严谨,无论是课程或是教师培养机构都有严格的审批程序;课程作为培养的核心内容,十分重视研究性,培养反思研究型教师,同时对教学实践高度重视,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兼备的专业人才。但是南非教师职前培养模式仍处在发展的阶段,有待完善,课程设置的标准需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学科建设仍需加强,培养机构与中小学的互动应予以足够重视等。未来南非教师职前培养更加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将教师培养与教师在职培训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链条。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信息都通过视频来采集和记录。视频信息的丰富化同时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如何做到快速地从海量视频中检
低音提琴的学习与表演在现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音乐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但是在注重音乐本身知识的教学中有忽略了学习者怎么更好的
<正>本刊讯(记者王世赋)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在云南大学召开2010年省政府奖学金颁奖大会,为今年获得省政府奖学金的1000名大学生颁奖。省
目的:观察温针灸八髎穴对比单纯针刺八髎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腰骶部疼痛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比两组疗效的差异性,筛选治疗肾阳亏虚证强直性脊柱炎腰
黑椒牛排风味调味料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膨化食品外撒调味料,产品风味独特,口味浓厚。研究了黑胡椒粉、牛肉精粉、食盐、I+G的添加量对膨化食品风味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
<正>教党〔2014〕40号(2014年10月17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
<正>本刊讯(记者张惟祎)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是孕育和播种希望的季节。10月14日,云南省2009年省政府奖学金颁奖大会在昆召开,我省1000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获得奖学金。这是云
介绍以复杂系统模型为基础的东南大学建筑生成设计教学现状,呈现部分建筑生成设计教学成果,进而提出作为一种崭新建筑学方法的现实意义。
中国作为进出口贸易大国,海运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巨大。港口是海运的重要枢纽,雾造成能见度低的情况,不仅会降低港口作业的效率和港口资源的利用率,给航运业造成严重的经济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体制、运行模式等也在不断适应中进行变革,原有的女工工作机制面临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