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记叙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hu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文是小学教育阶段学习最基础、最重要的文体,是学习其他文体的基础,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价值。本研究中小学阶段的记叙文是指在小学阶段,以叙述或者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文字为媒介向读者呈现人、事、物、景的变化发展的过程的文本。所以,本论文的记叙文文体采用广义的范畴,广义的记叙文包括常见的新闻、日记、小说、戏剧、童话、神话、寓言、日记、游记、人物传记、叙事性散文等普通文,但不包括叙事性诗歌。从记叙的内容来看,可以划分为写人、记事、描景、状物四类。本研究的课堂教学内容指的是学校教育中,语文课堂40分钟内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所需要的一切材料的总和。本研究认为,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是:符合小学阶段记叙文学习的要求;促进小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小学生的书面语的形成。基于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和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小学阶段记叙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素应该记叙文的内在知识要素和小学生记叙文的阅读能力培养要素。记叙文的内在知识要素包括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内在结构、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及记叙文的叙述者。小学生记叙文的阅读能力培养要素包括认读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为了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了解小学记叙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生成的基本路径是教学内容的实施前提。本研究认为,小学记叙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生成的基本路径主要有教材内容“创生重构”,创设儿童本位的对话空间,演绎与再现文本情境。
其他文献
传统文化是在我国五四运动以前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反映民族特质、具有稳定形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语言文字、传统文学、传统民俗、传统艺术、传统道德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悠久历史积淀下来的灿烂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人文土壤,是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学校是培养时代人才的教育场所,语文学科承担着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自媒体对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教育方面,最主要的就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对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读写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自媒体时代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
场馆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内容广泛,涉及历史、科学、艺术、自然等各方面的知识,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优势。合理地将场馆资源运用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语文写作教学的多样性、全面性的发展。利用场馆资源丰富的实物性、广博性以及资源的开放性特点,结合学校和场馆各自的优势,会推动语文
教师的互动教学决策在整个教学决策过程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对其整体教学决策水平的提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在分析新手教师互动教学决策运用程度基础上,对教师教学互动决策的三个方面:教学技能、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新手英语教师教学互动决策水平的原因,为促进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提供的建议。本研究以广西普通高中52名新手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根据Wi
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学语文教学要始终将“关注学生发展”作为基本的教学理念,着力提升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促使学生自身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的形成。散文是体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最好的载体,散文在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约占课文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一左右。由此可知,散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近五年高考语文卷中散文的分值与占总分的百分比
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影响人口流动使得农村学龄人口锐减,从而影响了农村教育布局。为了解决生源减少带来的困境,从2001年开始,我国逐渐形成了集中资源、大量举办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思路。自此,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数量不断扩大,农村寄宿制小学生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农村寄宿制小学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是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要补齐义务教育的短板,重点要建设好农村寄宿制小学。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不仅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提出“阅读饥渴期”的说法,他认为,孩子的阅读饥渴期形成于14岁之前。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
随着篮球运动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关于篮球发展的各类政策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篮球运动在少年儿童(6-12岁)这一阶段的发展。2016年,教育部积极推动校园篮球试点工作;2017年底,中国篮协正式推出了针对12岁及以下少年儿童的“小篮球计划”,旨在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满足心理健康需求,同时也为我国篮球人才储备提供资源,为响应中国“小篮球计划”的号召,广西壮族自治区积极推动少年儿童篮球运动的进一
劳动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突出,推进劳动教育既是对现实“劳动异化”的及时扶正,更是对未来的高瞻远瞩。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作为践行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五育并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201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强调将坚持五育并举,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核心素养教育是切实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有效途径。尽管世界各国对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不同,但共同的特点都是强调终身学习,注重学生多维度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由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组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