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首先考察了堪舆学说及其实践。堪舆学说是研究建筑选址、方位、布局以及居住者及其后人命运相互关系的学说。堪舆学说历经数千年发展兴盛,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流派,对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社会文化等都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国对堪舆学说的态度以否定为主,但今日堪舆学说的价值重新得到了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与肯定。“科学知识社会学”、“地方性知识”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分别从知识的社会属性、知识的情境特征以及知识的实践本质三个方面证明了堪舆学说与现代科学知识具有平等性,证明了堪舆学说具有现实合理性。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迫切性毋庸置疑,论文阐述了堪舆学说的生态性特征,认为堪舆学说包含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堪舆学说的自然观是天人一体的有机整体思想;堪舆学说的实践观点主张避免过分干涉自然生态、向自然学习、对人居环境创新等善待自然的实践原则;堪舆学说的美学观点主张在景观中融括自然或人居的生态要素,主张“诗意栖居”的和谐化的生存境界。在堪舆实践的社会影响方面,堪舆实践是古代乡土社会秩序整合的媒介,但“风水师”的社会角色导致了堪舆学说的封闭化与神秘化。因此,堪舆学说及其实践在正反两个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与此同时,传统堪舆学说应进行现代转型。论文认为,堪舆学说对于解决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和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启示,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生态思想建设,树立天人一体的生态自然观,进行生态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生态美学;生态文明建设应促进生态技术实践,重视科学技术实践的地位,掌握和利用自组织规律,遵循适度、创新、法治以及效法自然等原则;生态文明建设应加快生态社会构建,重视社会沟通与交流,建立社会合作共治秩序。论文最后指出,生态理性是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与交往理性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综合性的理性形态,它必将超越传统理性,成为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核心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