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的自然灾害风险认知对社会化媒体中信息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city_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探索了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在社会化媒体中的传播效果,是传播效果研究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延续和发展。台风‘山竹’过境时,网络中出现的一系列谣言引得公众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中广泛传播,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众的恐慌。在此背景下,个体如何利用资源得到支持和建立信任、如何科学地认知自然灾害风险,以及怎样获取、选择和分享灾害风险信息等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同时,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公众的风险认知和信息行为发生了改变,公众的风险认知如何影响其在社会化媒体中的信息行为这一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而风险管理部门在掌握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的信息行为规律时也需要理论指导和支持。本文以现实需求为基础,对公众的自然灾害风险认知和社会化媒体中的信息行为展开研究,旨在了解在社会资本视角下公众的自然灾害风险认知如何影响社会化媒体中的信息行为。本文主体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文献梳理得出影响公众自然灾害风险认知的结构型、认知型社会资本,并通过文献和访谈得出公众自然灾害风险认知的初始维度,将二者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和依据;第二部分选择“知信行”理论作为基础理论,探讨其在自然灾害情境中的适应性,并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和自然灾害经历对其进行修正,构建出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三部分首先确定结构模型,然后结合访谈得出预调研问卷,获取数据后通过因子分析获得公众自然灾害风险认知的测量维度,形成正式问卷,构建出测量模型,最后使用Smart-PLS软件进行模型评估和假设验证。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影响公众自然灾害风险认知的结构型社会资本包括个体因素、社会网络和规范,认知型社会资本因素则为信任。结构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公众的自然灾害风险认知不同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性别会影响公众自然灾害风险认知中的可控性认知,经济地位会影响公众自然灾害可能性认知;社会网络对公众自然灾害严重性认知具有显著影响;规范对公众自然灾害严重性认知影响最大,对可控性认知影响次之,对可能性认知的影响最小;信任对公众自然灾害可控性认知影响最大,对严重性认知的影响次之,而对可能性认知的影响最小。2)公众的自然灾害风险认知由公众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可控性认知、可能性认知和严重性认知构成,公众自然灾害风险认知的不同维度对态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在社会资本视角下,公众的自然灾害风险可控性认知、可能性认知和严重性认知对态度均具有显著影响,公众的自然灾害风险认知对态度的影响力大小依次为:严重性认知>可控性认知>可能性认知。3)影响机制为公众的自然灾害风险认知通过态度、行为意愿对社会化媒体中的信息行为产生影响,个体的自然灾害经历能促进其在社会化媒体中获取、分享信息的行为。但是,公众自然灾害风险认知的不同构成要素对社会化媒体中的信息行为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在社会资本视角下,可控性认知、可能性认知和严重性认知每提高1个单位,获取信息的行为分别提高0.07、0.07和0.06个单位;可控性认知、可能性认知每提高1个单位,选择信息的行为分别提高0.06、0.05和0.08个单位;可控性认知、可能性认知和严重性认知每提高1个单位,分享信息的行为分别提高0.08、0.08和0.11个单位。4)态度、主观性规范和行为控制知觉对社会化媒体中的信息行为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态度每提高1个单位,获取信息的行为、选择信息的行为和分享信息的行为分别提高0.173、0.164和0.250个单位;主观性规范每提高1个单位,获取信息的行为、选择信息的行为和分享信息的行为分别提高0.168、0.162和0.243个单位;行为控制知觉每提高1个单位,获取信息的行为、选择信息的行为和分享信息的行为分别提高0.155、0.146和0.224个单位。5)自然灾害经历正向调节行为意愿和社会化媒体中信息行为。自然灾害经历对行为意愿与获取信息的行为存在正向影响,即个体的自然灾害经历越丰富,行为意愿对获取信息的行为影响越大;自然灾害经历在行为意愿对选择信息的行为影响中不具有调节作用;自然灾害经历对行为意愿与分享信息的行为影响中存在正向影响,即个体的自然灾害经历越丰富,行为意愿对分享信息的行为影响越大。
其他文献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实践过程的不断演进,科学数据的记录和存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变得容易,长期积累的大量数据中蕴含着科学规律,从数据中发现客观规律和事物的本质特征成为一种研究范式,即数据密集型的科学研究范式。导致科研实践过程变化的因素除了实验设备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持续发展之外,还包括大体量数据的可用性研究,作为这种变化的一部分,科学数据共享和重用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科学数据重用是从现有数据中提取
美陆军多域作战概念被确立为陆军的指导作战概念后,受到诸军种的高度重视。美军各军种特别是美陆军对多域作战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推动了多域作战概念的发展,同时也对多域作战概念进行了实践。本文主要从理论发展与演练检验、部队调整改革、装备建设发展三个方面,对美陆军多域作战概念的发展和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
期刊
目的:观察分析细节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脑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1月~2019年5月为时间段,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细节护理干预。统计并发症,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二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经细节护理干预,可
在新课标下,中职语文教学要创设职场情境,探索中职语文与专业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文章以《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实践为例,探索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设置电商直播这一职场情境,从而实现语文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渗透融合,达到提升教学对象技能的目的。
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着手点,挖掘传统文化素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文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着手点,分析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
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当膨胀土的膨胀受到约束时,就会产生明显的膨胀应力。因此,当支挡结构(如挡土墙)后为膨胀土时,支挡结构不仅受到膨胀土自身重力和地表超载引起的土压力,还受到膨胀土吸水膨胀产生的侧向膨胀力的作用。在挡墙后设置一定厚度的聚苯乙烯泡沫(Expanded polystyrene,EPS)缓冲层,则可明显降低作用在挡墙上的侧压力。但目前对“膨胀土-EPS缓冲层-挡墙”这一体系的研究明显不
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媒体的推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对流行“梗”的创造与传播中。对于“梗”文化及其传播过程,可以尝试性运用迷因理论来解释。以B站(bilibili)为例进行研究发现,B站视频形态的“梗”文化通常具有强势迷因的属性,便于记忆,而个体仪式感与趣缘共同体助推迷因繁衍,促进“梗”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与扩散。互联网环境及平台优势是“梗”文化在B站平台传播的重要条件,B站中的“梗”文化传播是
信息化环境下技术手段的革新深刻影响了我国中学英语的教育模式,直接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将针对信息化环境下中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原则,系统分析当前信息化技术融合中的突出问题,从改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环境、构建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尝试提出信息化环境下中学英语教学的创新措施和方法。
目的 识别大学生网络欺凌的潜在类别,分析不同潜在类别与抑郁症状、自杀意念的关联,以期为有效开展网络欺凌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4—5月在辽宁省和吉林省抽取1 09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受网络欺凌行为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中文版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对数据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大学生网络欺凌可分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