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多年来,金融理论的重要发展都与资产定价有关,而解释“股权溢价之谜”一直是资产定价的研究热点,也是资产定价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自Mehra和Prescott(1985)提出“股权溢价之谜”之后,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对这一异像的解释展开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甚至有些研究结果还出现了负溢价.修改效用函数是国外研究股权溢价的主要方面.为了解释中国证券市场是否也存在股权溢价,国内学者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股权溢价的相关问题.基于分位数可以刻画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这一事实,首先系统地介绍了Giovannetti(2011,2013)提出的分位数效用最大化框架下的资产定价原理与方法,这一新的理论方法已经初步并将继续广泛激发学者们的研究兴趣.本文认真跟踪学习了该理论的核心原理、关键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模拟研究和实证研究.接着以分位数效用最大化为最优目标进行了股权溢价分析,并试图基于这个视角探索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股权溢价的现象.研究结果发现,分位数越接近于1,即投资者越是风险偏好(或风险厌恶越小)的,那么股权溢价就会越小.同时,文中考虑了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在这一体系下讨论了股权溢价方程(4.4)和(4.15).介绍了股权溢价分析模型的估计和检验方法,如分位数回归(QR)方法、基于矩的方法(SMM、IdIn、EMM)、广义矩估计方法(GMM),从参数估计的结果看,该模型通过了统计检验和模型诊断且估计误差都是在预期范围内.最后,推导了估计参数统计量的渐近分布与渐近性质.在资产定价特别是股权溢价研究方面,鲜见经济理论研究者从分位数效用原理切入,构建数理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并且寻求现代统计方法包括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应用分析.本研究出于对股权溢价研究的浓厚兴趣,直接从分位数回归方法切入,也寻求现代微观经济理论的分位数效用原理的支撑,并且做出了初步的艰难尝试,为后续探索者提供了一个启发性的研究案例.在实证研究部分,结合效用函数理论和分位数回归方法,以分位数效用最大化的决策理论为基础对决策者的消费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行理论推导分析.利用历史宏观经济数据来验证模型,并得到了分位数区间为[0.485,1]时的股权溢价模拟动态曲线图,模拟分析的结果显示,随着分位数的增大,股权溢价的变化是递减的,这一结果与Damodaran(2012)得出的结论类似,即股权溢价会随着投资者风险厌恶水平的变小而降低.对于模型的估计,在矩条件分别为3和1时,分位数效用最大分别为3.66614和3.798641,达到最优目标时计算的溢价为25.58%和24.44%,计算结果与利用我国宏观经济变量(年度)数据计算的结果(23.72%)相差并不大.文中还初步模拟分析了消费者效用函数为时间不可加和不可分离时的动态最优决策过程,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