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尊受”问题谈《画语录》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a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语境的缺失,使我们在审视本土文化概念时,已俨然成为一位“异乡人”。离开了传统的语境,以西方二元对立的视角来审视传统文化只能是“盲人摸象”,见不到其宏伟整全之境。时至今日,古代中很多重要的哲理概念并没有真正为我们所理解,进而影响到了对传统艺术理论的研究。就《画语录》而言,对“尊受”问题的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受”乃整部《画语录》理论结构之枢要,不明白“受”的含义,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一画”,也就无法把握《画语录》的精神实质。本文拟从“尊受”问题入手,通过对传统哲理概念的梳理,揭示出“受”的构成形态及特点;通过“受”与“一画”关系的比较,揭示出“一画”之特点。由此展现石涛美学思想的精神实质。石涛《画语录》和《易传》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受到《易传》中“天”观念的影响。《画语录》中很多重要的概念均围绕“天”来展开,它构成了整部《画语录》的理论基础,是理解石涛思想的关键所在。“天”在《易传》中具有创生性,乃万物之本体,它落实在人上,赋予了人“天地之性”。“受”就是“天”的“朗现”或“天地之性”的明澈。因为“天地之性”的明澈,使人与本源之“天”相浑化,“天”的创造力通过人显现出来,表现为人本具的创造力。因此,尊“受”就是尊“天”,尊“天”之所“授”,也就是尊艺术家本具的创造力。得“受”而尊,使人之“性天”显现,使人本具的创造力迸发出来,艺术创作则进入“一画”之状态。自然而发,“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用无不神而法无不贯”,“理无不入而态无不尽”,以致法无不化、“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此开《一画》、《了法》、《变化》、《尊受》诸章之理路。但人的“天地之性”常受私欲的遮蔽而不显,“天”人之间不能贯通,人本源的创造力也就无法显现。因此,艺术家需要“原始反终”之过程。所谓“原始”,就是要解除心灵的束缚,抛弃遮障我们“天地之性”的欲望、知见,使心回归于“天蒙”,使“性天”朗现,我们本具的创造力则得以彰显。此为“蒙养”一词所具的艺术家主体修养之形上意义,亦开《远尘》、《脱俗》两章之理路。然仅有“天地之性”的明澈,并不必然成为一位画家,不同的艺术门类仍需不同的技巧。技巧乃“天”之“成物力”,它在“始物力”的引领下发挥作用,保证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向“有”(画)的方面转化。由此保住了《笔墨》、《运腕》、《山川》、《皴法》、《境界》、《蹊径》、《林木》、《海涛》诸章存在之价值意义。
其他文献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为突出,为工程咨询业带来了重要机遇,同时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工程咨询业的创新和发展更加紧迫。本文研究的
<正>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也是为实现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顺利转变的产物.高中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科目,新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原则要求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现将《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介绍如下: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纷纷开展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来满足用户日益提高的信息需求。原有的图书馆绩效评价体系已经不能充分的反映高校
目的:观察疏肝理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疏肝理脾汤(柴胡、党参、白术、白芍、山药、陈皮、莪术等),口服1疗程(3周),治疗100例患儿。结果:总有效率91%,且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院校在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部分高校在校园发展建设中出现了资金管理方面的
因产生的基础不同,债权的破产取回主要有三大类型。其一是直接基于债权的归属性,在具有类似于保管关系情形时确立的取回权;其二是在破产债务人具有为他人利益而行为的营业外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二十世纪英国最重要的现代主义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之一。近年来,西方批评界对伍尔夫的研究主要探究伍尔夫与科技、文化、艺术、政治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高危因素,以期为降低患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27例3~6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资料(感染组)及277名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