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源分配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影响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_lol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质与量的进步,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同,存在鲜明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而金融资源作为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禀赋,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逐利性质在不同地区间的分配也出现较大差异,并通过作用于居民收入、边际消费倾向等因素影响到城乡居民间消费水平的高低,而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对于刺激内需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分析金融资源分配对城镇与乡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  根据央行发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农业贷款总额为27.76万元,仅占全年各项贷款余额的29.5%左右,可见信贷资源分配区域差异明显,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为21392元,是农村人均消费支出(9233元)的2.32倍,由此可见,尽管近些年出台多项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但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较大的局面仍旧存在。而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推出鼓励消费金融的“新政”也说明当下国家对发展消费信贷、助推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如何能够在区域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巧妙结合消费金融自身特点与优势是改善当前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所在。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城乡居民消费与金融资源配置的理论进行梳理与阐述,并系统性补充消费金融的相关概念,建立较为全面的理论框架。其次,对当前我国金融资源分配对于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现状分析,结合两者的作用路径采用图表等多种方式进行归纳,并利用国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两者关系,并得出相关结论。最后根据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有关针对性意见。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一、金融资源分配不同的确会对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产生一定影响,相同人均贷款增加带来的城市居民消费增加值在某种程度上超过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值;二、在区域性影响方面,影响幅度大小依次为东部、西部与中部地区。三、随着城市与农村地区金融资源分配差别增加,居民消费水平差异将越大。四、除此之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金融发展以及金融效率也均会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实证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与银行承担风险变化的关系。本文运用了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借鉴Shrieves和Dahl(1992)提出的,由吴栋,周建平(2006)引入国内并进行修正的
自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而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贸易保护主义始终存在。近年来,随着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增多以及
收入分配不仅反映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和结果,而且直接影响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以及宏观经济的运行。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
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状态随之影响,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状态越发凸显,近年来出现不少上市公司股价受舆情事件影响产生剧烈波动,通过对部分典型案例的探
一国的经济增长与能源发展相互协调,传统能源的利用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因此新能源已经成为能源领域发展的热点。   我国也提出了新能源发展的机制和
养老保险制度是目前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其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世界各国根据自己国情逐步建立起富有本国特点的养老保
本文通过分析员工持股计划公告前后的市场表现,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员工持股计划是否能够为股东企业带来正向的超额收益。在此基础上,从实施方式、企业性质、以及高管持股比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