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左归丸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福州市二医院被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且中医证候属于“肾阴不足证”,依据诊断标准纳入60例随机分两组:试验组给予左归丸+PKP+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共30例,对照组给予PKP+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共30例。两组各退出2例,两组实际完成56例,患者年龄56-86岁,平均(68.15±8.46)岁,其中男性15例,女性41例,累及椎体56例,以T11、T12、L1、L2椎体骨折多见;观察并记录两组肾阴不足出现的例数、VAS评分、伤椎高度丢失比、临近椎体骨折以及骨密度水平以及术后24周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病例在术前一般情况(年龄、性别)、VAS评分、高度丢失比、骨密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具有可比性。2.肾阴不足出现例数术后4周,两组肾阴不足证例数比较具体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周与术后24周,比较两组患者肾阴不足出现例数具体数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试验组在缓解患者肾阴不足症状方面有明显优势。3.VAS评分术后4周两组VAS评分组间比较具体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对术后12周、24周两组VAS评分行组间比较具体数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的镇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伤椎高度丢失比术后两组患者的伤椎高度丢失与术前比较具体数值均有显著改善(P<0.05);在术后4周、12周,两组间的伤椎高度丢失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24周,两组间伤椎高度丢失比有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手术仅能短时间内恢复并维持伤椎的高度,试验组能减少术后的伤椎高度的丢失。5.临近椎体骨折率对比术后4周,术后12周、24周临近椎体骨折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临近椎体的再骨折是骨质疏松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对比两组间临近椎体骨折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术后24周内口服左归丸较对照组并不能降低临近椎体的发生率。6.骨密度两组在治疗后4周的骨密度水平相比术前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周骨密度水平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24周骨密度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这说明试验组较对照组骨密度水平增高更明显。7.临床疗效:术后24周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试验组的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左归丸配合PKP治疗OVCF,能较好改善患者的肾阴不足症状、提高患者骨密度、缓解术后残余腰背痛、减少术后伤椎高度丢失,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其疗效肯定,可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