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自2007年1月到2012年9月确诊为直肠癌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780例,通过单因素检验分析性别、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糖尿病、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分期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根据统计结果,发现男性及肿瘤距肛缘小于等于7cm为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肿瘤距肛缘小于等于7cm的男性患者定义为高危组,将高危组按照是否行预防性造瘘分为2个亚组,通过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了解预防性造瘘对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同时提出各种预防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措施。结果:1.780例患者中男性439例(56.3%),女性341例(43.7%);年龄大于等于60岁446例(57.2%),小于60岁334例(42.8%);术前血清白蛋白大于或等于35g/L共689例(88.3%),术前血清白蛋白小于35g/L共91例(11.7%);合并糖尿病165例(21.5%),未合并糖尿病615(78.5%);肿瘤距肛缘小于等于7cm共323例(41.4%),肿瘤距肛缘大于7cm共457例(58.6%);肿瘤小于4cm共537例(68.8%),肿瘤大于等于4cm共243例(31.2%);TNM(Ⅰ/Ⅱ)期486例(62.3%),TNM Ⅲ期294例(37.7%);病理类型为腺癌648例(83.1%),粘液腺癌82例(10.5%),腺瘤恶变50例(6.4%)。2.术后吻合口瘘48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9例,有显著差异(2=12.96,P0.05);年龄大于等于60岁33例,小于60岁15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白蛋白35g/L共39例,35g/L共9例,无显著差异(P0.05);合并糖尿病13例,无糖尿病35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距肛缘小于等于7cm共30例,大于7cm共18例,有显著差异(2=9.38,P0.05);肿瘤大于等于4cm共17例,小于4cm共31例,无显著差异(P0.05);TNM(Ⅰ/Ⅱ)期36例,TNMⅢ期12例,无显著差异(P0.05);腺癌37例,粘液腺癌8例,腺瘤恶变3例,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男性、肿瘤距肛缘小于7cm是吻合口瘘发生的高危因素,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糖尿病、肿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肿瘤大小与吻合口瘘发生无明显关系。3.高危组共191例,其中预防性造瘘组共48例,共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2%;非预防性造瘘组143,发生吻合口瘘25例,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7.5%,预防性造瘘组较非预防性造瘘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2=4.21,P0.05)。结论:1.男性、肿瘤距肛缘距离小于等于7cm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糖尿病、肿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肿瘤大小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无明显关系。2.对于高危人群通过预防性造瘘可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3.除了预防性造瘘,围手术期还有很多方法可以降低吻合口瘘风险,我们需要综合运用。
其他文献
<正>有机磷中毒是基层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急危重症疾病之一,大部分患者经过及时救治都能恢复。足部坏死是由下肢静脉血栓、足背动脉栓塞以及糖尿病患者后期微血管供血障碍
在最新的长篇小说《烟火漫卷》中,迟子建探索了一种具有个人印记的城市书写。为了有效地勾连起某种具有总体性的城市生活,写出城市烟火之漫卷,作者打造了三个特别的叙事装置:
通过洛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实践,阐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及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并提出了
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深入分析价值观领域的问题。文章围绕市场经济环境中价值取向、西方价值观冲击挑战下,价值理想、虚拟网络空间中价值
<正>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腔卫生宣教工作的开展,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有很大的提高[1],提高老龄患者的口腔护理质量问题日益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