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制接骨丸促进磷酸钙人工骨修复肾阳虚大鼠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281124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肾阳虚大鼠骨缺损修复的特点,探讨特制接骨丸对磷酸钙(CPC)人工骨修复肾阳虚大鼠骨缺损的作用,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组、模型组、CPC治疗组、CPC+特制接骨丸治疗组(中药联合治疗组)四组,每组8只。前两周实验中,基础组给以0.9%的氯化钠注射液0.4mL后肢肌肉注射;模型组、CPC治疗组、中药联合治疗组给以0.5%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mg/100g后肢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两周,复制大鼠肾阳虚状态。第三周所有大鼠通过手术方式制作直径3mm、深5mm的圆形单层皮质穴性骨缺损模型,CPC治疗组和中药联合治疗组同时在缺损区填入等体积的CPC人工骨颗粒。术后第1天开始,基础组、模型组、CPC治疗组每日均给以3mL/只蒸馏水灌胃,中药联合治疗组给以浓度为0.18g/mL的特制接骨丸悬浊液按1.875g/(kg·d)的剂量灌胃处理,持续6周。观察前两周实验大鼠的一般状态,及实验过程中大鼠体质量、肛温的变化。第8周进行取材,观察各组标本形态,Micro-CT、病理学切片检测新骨生成情况。
  结果:①一般情况观察:实验第2周结束时,模型组、CPC治疗组、中药联合治疗组的大鼠出现体态消瘦、倦怠嗜睡、精神萎靡、被毛干枯、活动减少、弓背蜷缩、喜卧笼角、饮食减少、伴小便增多、大便溏稀、肛门污秽等肾阳虚状态。四组大鼠的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缝线自然脱落,双下肢活动无异常。CPC治疗组中的1只大鼠术后无大便排出,5日后死亡,尸体腹部解剖发现肠梗阻,其余大鼠无异常。基础组大鼠实验全程体质量增长稳定,肛温无明显波动。模型组、CPC治疗组、中药联合治疗组在前两周实验中出现体质量减少和肛温降低;余后几周中药联合治疗组大鼠体质量较模型组、CPC治疗组增长明显,各组大鼠的肛温逐渐趋于正常水平。
  ②标本大体观察:模型组中的1个股骨髁标本骨缺损区周围出现骨折断裂,失去完整性,排除送检;其余股骨髁标本(共30个)无异常情况。
  ③Micro-CT影像学显示:基础组标本骨缺损区明显,周围骨小梁连续,内部有少量排列不规则的新骨生成。模型组骨缺损区面积较基础组明显宽大,周围骨皮质出现骨质疏松,内部有极少量排列散乱的细小新骨生成。CPC治疗组人工骨边缘模糊、部分吸收降解,与宿主骨结合紧密,周围骨皮质疏松,但无明显断裂情况发生,植入物周围有致密、连续、排列整齐的新骨生成。中药联合治疗组与CPC治疗组表现相似,但周围骨皮质明显增厚致密,内部有更加厚实紧凑的新骨生成。
  ④Micro-CT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四组之间观察区新生骨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分离度(Tb.Sp)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模型组新生骨的BV/TV、Tb.Th、Tb.N比基础组低,Tb.Sp比基础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PC治疗组新生骨的BV/TV、Tb.N比模型组高,Tb.Sp比模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Tb.Th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联合治疗组新生骨的BV/TV、Tb.Th、Tb.N比CPC治疗组和模型组均高,Tb.Sp比CPC治疗组和模型组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⑤病理学切片显示:基础组骨缺损区外周骨小梁不连续,骨痂少而薄弱,有较少不规则骨组织自边缘向骨缺损中心长入;模型组骨缺损区外周骨小梁稀疏、断裂,缺损内有大量纤维组织填充和极少骨组织生成;CPC治疗组缺损区周围骨小梁呈连续放射状分布,植入物与宿主骨交界处出现软骨骨痂,软骨骨痂内有较多的新生软骨细胞、少量不成熟的骨组织以及微毛细血管生成;中药联合治疗组同CPC治疗组表现相似,但缺损区周围骨小梁粗壮、紧密、厚实,交界处的骨样组织更多,骨痂内部细胞增生更加活跃。
  结论: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阳虚大鼠骨缺损区内新骨生成能力较正常大鼠降低;CPC人工骨具有一定的力学支撑,防止骨缺损周围骨折,在一定程度上可对肾阳虚大鼠进行骨缺损修复,而特制接骨丸能明显促进CPC修复骨缺损,弥补CPC成骨活性不足的缺点。
其他文献
目的:  本文以清代医家治疗不寐的医案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结合方法,将清代医家治疗不寐的用药临床经验总结,提高中医治疗不寐临床疗效,不断总结创新中医治疗不寐临床经验。  方法:  文献研究部分:首先把现代西医对于不寐的认识现状和现代中医对于不寐的认识的现状中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然后重点收集和整理清代医家治疗不寐病的医案、医话等文献资料,从中整理出清代医家对于不寐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和用
学位
[db:内容简介]
目的:通过观察祛瘀生新方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ONFH)家兔模型的血脂变化,探讨祛瘀生新方对SONFH的影响,以及祛瘀生新方对于治疗早期SONFH的作用机制,评价采用中医药治疗SONFH的疗效,探究其预防以及早期治疗机理。  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祛瘀生新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实验大鼠服用益肾通痹汤后对其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和TNF-ɑ表达的影响。依次来探讨益肾通痹汤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理。  方法:将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喂养1周以使其适应环境,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是假手术组(A),模型组(B)、对照组(C)和实验组(D)。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用Hulth改良法进行造模。实验组以3.7ml/kg/d的剂量给予益肾通痹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平衡整脊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探索其发病机理,为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方法:本课题的研究经过伦理学审批后,通过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招募患者,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1名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平衡整脊组和牵引治疗组,各组受试者接受其相应的治疗,隔日一次,共治疗10次。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
目的:观察三七接骨丸联合空心钉加内侧支撑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部疾病诊断治疗中心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气滞血瘀证),此次治疗选择PauwelsⅢ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空心钉加内侧支撑钢板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后功能锻炼和常规药物治疗
研究目的: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的MRI影像诊断条目进行排序以进行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智能诊断。  研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查阅与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影像诊断、影像特征等相关文献,按照既定的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文献阅读后提取与影像诊断、影像特征等相关的词、词组形成条目池;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条目池中所有条目进行讨论,将筛
目的:观察三七愈风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痰瘀阻络证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脂水平的影响,同时对其临床安全性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价,完善三七愈风胶囊治疗TIA的理论基础,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临床经验。  方法:选取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对其基础数据进行评价。两组患者均给予T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顽痹通丸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艾瑞昔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顽痹通,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4个不同时间点来记录患者的各项炎性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在治疗前和治疗
目的:观察何氏血竭膏贴敷治疗糖尿病足气血两虚络脉瘀阻证的临床疗效,为此种治疗方法今后在临床中的推广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间在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接受住院治疗并符合糖尿病性足病(脱疽--气血两虚络脉瘀阻证)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组实验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贝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