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悲剧,素来被誉为艺术的最高阶段,它以其深沉激昂的艺术精神和艺术魅力震撼和感召着世人。中西悲剧艺术源远流长,从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悲剧到文艺复兴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悲剧,从中国宋末元初的悲剧到明末清初的悲剧,经典作品层出不穷。伴随着悲剧艺术的发展,中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艺理论。在众多的悲剧理论中,我们发现在中西比较视野下,专门对悲剧艺术的美学特质进行探索研究的理论相对较少,尤其是在机械复制时代,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导致了传统的以舞台演出为表现形式的戏剧艺术受到了冲击,越来越边缘化,我们有必要重新对悲剧艺术的美学特质进行探索研究,以发掘出悲剧艺术独有的艺术生命力。本论文试图在中西比较视野下,对悲剧艺术的美学特质进行一次大胆探求,以期重塑悲剧艺术在美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引言部分,我们大致梳理了中西悲剧的历史发展脉络,介绍了在现代科技理性下中西悲剧艺术舞台表演被边缘化的现状,提出中西悲剧走向及未来的问题。第一章,对中西经典悲剧做初步的文本分析,西方选取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悲剧作品:埃斯库罗斯的《七将攻忒拜》《波斯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祈援女》《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神》,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俄狄浦斯》,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以及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中国选取十大古典悲剧作品:元代的《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琵琶记》,明代的《精忠旗》《娇红记》,清代的《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雷峰塔》。第二章,我们先对中西经典悲剧作横向比较,得出三个差异:悲剧主人公上,西方“英雄化”,中国“贫民化”;悲剧冲突上,西方为“内在冲突”,中国为“外在冲突”;悲剧结局上,西方是“一悲到底”,中国有“团圆之趣”。再从地理历史、经济文化、语言文字、哲学宗教等四个方面作纵向比较,探讨出中西经典悲剧产生差异的原因。第三章,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德国古典美学、中国古代文论等四个理论角度,总结归纳出悲剧艺术的四个美学特质:1、“净化”和“快感”;2、“崇高感”和乐观主义;3、忧患意识与超越精神;4、审美教化作用。最后结合当今“机械复制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艺术发展迅速的特点,探讨新媒体技术对悲剧经典观念的消解,以及悲剧艺术创新的可能性,进一步肯定悲剧艺术的美学地位与审美价值。总结部分,回顾悲剧艺术的发展史,展望中西悲剧的未来发展,指出在整个人类文明史长河中,悲剧精神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的。人类认识自我和改造社会的步伐永不停止,悲剧艺术的美学特质也必将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悲剧艺术与人类文明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