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比较视野下悲剧艺术美学特质的探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悲剧,素来被誉为艺术的最高阶段,它以其深沉激昂的艺术精神和艺术魅力震撼和感召着世人。中西悲剧艺术源远流长,从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悲剧到文艺复兴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悲剧,从中国宋末元初的悲剧到明末清初的悲剧,经典作品层出不穷。伴随着悲剧艺术的发展,中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艺理论。在众多的悲剧理论中,我们发现在中西比较视野下,专门对悲剧艺术的美学特质进行探索研究的理论相对较少,尤其是在机械复制时代,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导致了传统的以舞台演出为表现形式的戏剧艺术受到了冲击,越来越边缘化,我们有必要重新对悲剧艺术的美学特质进行探索研究,以发掘出悲剧艺术独有的艺术生命力。本论文试图在中西比较视野下,对悲剧艺术的美学特质进行一次大胆探求,以期重塑悲剧艺术在美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引言部分,我们大致梳理了中西悲剧的历史发展脉络,介绍了在现代科技理性下中西悲剧艺术舞台表演被边缘化的现状,提出中西悲剧走向及未来的问题。第一章,对中西经典悲剧做初步的文本分析,西方选取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悲剧作品:埃斯库罗斯的《七将攻忒拜》《波斯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祈援女》《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神》,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俄狄浦斯》,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以及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中国选取十大古典悲剧作品:元代的《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琵琶记》,明代的《精忠旗》《娇红记》,清代的《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雷峰塔》。第二章,我们先对中西经典悲剧作横向比较,得出三个差异:悲剧主人公上,西方“英雄化”,中国“贫民化”;悲剧冲突上,西方为“内在冲突”,中国为“外在冲突”;悲剧结局上,西方是“一悲到底”,中国有“团圆之趣”。再从地理历史、经济文化、语言文字、哲学宗教等四个方面作纵向比较,探讨出中西经典悲剧产生差异的原因。第三章,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德国古典美学、中国古代文论等四个理论角度,总结归纳出悲剧艺术的四个美学特质:1、“净化”和“快感”;2、“崇高感”和乐观主义;3、忧患意识与超越精神;4、审美教化作用。最后结合当今“机械复制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艺术发展迅速的特点,探讨新媒体技术对悲剧经典观念的消解,以及悲剧艺术创新的可能性,进一步肯定悲剧艺术的美学地位与审美价值。总结部分,回顾悲剧艺术的发展史,展望中西悲剧的未来发展,指出在整个人类文明史长河中,悲剧精神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的。人类认识自我和改造社会的步伐永不停止,悲剧艺术的美学特质也必将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悲剧艺术与人类文明同在。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教学应当聚焦有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更应追求有品质的课堂。一堂有品质的课既要体现教师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放射教师智慧的光彩,更须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品质
在现代旅游活动中,旅游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其活动涉及大、中、小尺度的地域范围,牵涉行业较多,旅游安全存在于旅游行业及其活动的各个环节。当前的旅游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个技
目的评估牙龈生物学类型对上颌前牙区单牙种植修复后龈乳头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32例上颌前牙区单牙缺失的患者,按软组织厚度分组,Ⅰ组:16例,厚度1.5 mm~3 mm;Ⅱ组:16例,厚
彩色棉是天然纤维带有色彩的生态棉,其在加工过程中无需染色等环节,符合现代社会对环保的要求。磷素是植物必须的大量无机营养元素,是植物的重要组分。研究彩色棉与白棉产量
<正>基于自主开发的箱式预制房屋系统,这座工作站为上海东南海滨湿地定制,只用1天完成现场吊装,能适应多种功能需求,还可完整拆解迁移。被动式设计实现了夏热冬冷气候下的室
目的加强空港口岸检验检疫工作情况分析和研究。方法通过对山东4个空港口岸情况分析,查找出个别法律规章滞后、卫生专业人员不足、执法依据欠缺、设施设备尚未达到要求和口岸
沈家本试图通过晚清的法律改革,在体制上改变君王驭民的桎桔,同时在法律的实施上,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已维持几千年的各类酷刑,在中国近代法制建设中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虽然
三江特提斯构造带作为全球特提斯构造在中国大陆最典型的发育地区,经历了复杂而完整的演化历史:从晚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泛大陆解体与原特提斯洋形成,经古特提斯多岛弧盆系发
针对现有制动试验台无法真实反映汽车在路面行驶制动过程的局限性,设计了1个用于模拟汽车轮胎与地面接触并产生和测试制动过程的制动试验台,该试验台能够模拟汽车惯量、汽车
互联网的深入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创新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对于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真实型领导是基于领导信任危机问题产生的概念,是一种基于自我认知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