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内皮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 EMPs)是内皮细胞在新陈代谢、激活或凋亡时分泌到细胞间隙和体液中的囊泡样物质。最近几年,针对内皮微粒的研究已有很多。Jy W等人的实验证实:在多发性硬化中,内皮微粒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使更多的单核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和多发性硬化的形成。在Sabatier F等人的研究中,发现:内皮微粒能促使单核细胞分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引发TF依赖性促凝反应。但是,内皮微粒对单核细胞参与的血管新生的影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目的:研究内皮微粒对单核细胞参与的血管新生的影响,包括研究内皮微粒对单核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和探讨内皮微粒诱导单核细胞向内皮细胞转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超速离心法沉淀上清中的内皮微粒,用无菌PBS重悬;透射电镜下鉴定内皮微粒的形态和结构;将内皮微粒与THP-1细胞株共培养,运用PCR和ELISA方法检测THP-1细胞株内VEGF-A、VEGF-C的表达情况;将HUVECs和原始单核细胞或者经内皮微粒激活的单核细胞放入Transwell小室内分隔培养,用WST-1试剂盒检测HUVECs增殖状况;运用PCR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经内皮微粒激活的THP-1细胞株对内皮标志物vWF和VEGFR2的表达情况。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内皮微粒为电子密度低的圆球形,直径在100-1000nm之间,边界清楚,周围环绕着电子密度较高的磷钨酸;与对照组相比,内皮微粒刺激的THP-1细胞株内VEGF-A和VEGF-C的蛋白和mRNA水平均升高;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不论是与原始单核细胞共培养还是与内皮微粒激活的单核细胞共培养,HUVECs均显著增多,同时,与内皮微粒激活的单核细胞进行共培养的HUVECs比与原始单核细胞进行共培养的HUVECs增生明显;与内皮微粒共培养3d后,THP-1细胞株中vWF和VEGFR2蛋白表达为阳性,基因表达为阴性,共培养8d后vWF和VEGFR2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均为阴性。结论:内皮微粒可以通过促使单核细胞分泌VEGF-A和VEGF-C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内皮微粒仅能使单核细胞一过性呈现内皮表型,而不能将其转分化为内皮细胞。意义:本研究为创伤修复、肿瘤转移等生理病理过程提供了新的血管再生机制,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角度,对血管再生领域的其他研究者有一定参考价值。此外,我们对内皮微粒携带的部分mRNA的分析,为内皮微粒在其它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