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lyzhang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住房保障的社会学含义出发,探讨了住房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并简单描述了住房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住房保障的内涵。然后讨论了住房领域的“市场失灵”问题与政府对“住房”公共品的提供,也即作为一种公共品,市场对其的提供是不充分的,不可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市场对其的供给也不可能是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从而决定了政府必须介入住房保障领域,保证社会利益最大化。随后就住房本身的属性展开探讨,认为住房具有福利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为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的立论立下基础,进一步给出了住房保障的需求主义与供给主义两条路径。 第二部分讨论了发达国家和地区住房保障的经验,包括英国模式、美国模式、瑞典模式、新加坡模式和香港模式,认为各国的模式都是基于自身的条件所做出的内生性选择。然后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廉价房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这种模式可能会产生社会隔离、贫民窟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提出了发达国家对我们住房保障制度的启示,包括体制运作以及财政支付能力等具体问题。 在第二部分国际化视角下,第三部分集中回顾中国住房保障历程,列举了每一阶段知道住房改革的思路和纲要文件,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了住房货币化改革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从理论和现实继续深入,集中讨论了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若干焦点问题,包括住房保障的“中国特色”,限价房问题,房价收入比问题,公积金运作问题以及低价房/经济适用房现状悖论等,也对未来可能出台的一些政策如物业税进行了论述,从而使整个关于住房保障的讨论更加完善和全面。 最后一部分首先对在2007年8月1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住房保证政策的最新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住房保障制度应采取的理念和可能的未来选择,并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景观艺术是人们所向往的美好居住城市的必配品,而打造巧夺天工的城市园林景观担任了城市环境的主角.随着科技的进步,景观绿化的施工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技术人员的管理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得以深入开展应用,成体系的建设是影响中学人工智能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对我校学生学习、了解甚至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概念、编写程序及算法过程等
罗甸玉是贵州首次发现的软玉矿,矿体赋存于晚二叠世辉绿岩与二叠系四大寨组灰岩接触带上。本文对辉绿岩、硅质岩、灰岩、大理岩及玉石共16件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测试,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期改革的逐步深入、尤其是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商会在中国的作用和实践意义已经变得越来越大。扬州市位处长江三角洲,是最早沐浴我国改革开放春风的城市之一
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东北民用航空业已经丌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行业内部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尽快加以解决,对东北区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