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s,KIR)是表达于NK细胞和部分T细胞表面的一组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编码KIR的基因位于染色体19q13.4。目前共发现18个KIR基因,即KIRID、KIR2DL1~5、KIR2DS1~5、KIR3DL1~3、KIR3DS1、Xv、X和KIR2DP1。KIR基因家族具有高度多态性,其多态性除等位基因和单倍型的多态性外,还包括不同人群KIR基因数目、种类的多态性。KIR特异性识别细胞表面的MHC分子,转导活化或抑制信号,在抗病毒免疫应答、免疫自稳和耐受等领域发挥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KIR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证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Graves病、牛皮癣、1型糖尿病等疾病均与KIR基因有关。
目的:
(1)分析江苏地区无偿献血员KIR基因、基因型及单倍型频率,为进一步研究KIR基因与疾病相关性提供依据。
(2)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KIR基因、基因型及单倍型频率,探讨其KIR基因与SLE易患性的相关性。
方法:
(1)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江苏地区163份汉族无偿献血员血样进行KIR基因检测,运用X2检验对其基因、基因型和单倍型频率进行分析。
(2)采用PCR-SSP方法检测321例SLE患者和200例对照个体的KIR基因,运用X2检验对SLE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KIR基因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单倍型频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163份无偿献血员血样中检出除框架基因及假基因外的12个KIR基因。2DL1和2DL3存在于所有个体,基因频率均为1.00;3DL1和2DS4较为常见,基因频率依次为0.8249、0.6084;1D、2DL5、2DS1、3DS1及2DS5其次,基因频率依次为0.2611、0.1711、0.1637、0.1420和0.1138;2DS2、2DL2及2DS3基因频率较低,基因频率依次为0.0601、0.0601和0.0568。
(2)163份无偿献血员血样中共检出17种KIR基因型。以AJ(2,2)和AF(1,2)型最为常见,出现频率分别为32.52%和26.99%;其次为AH(5,2)和AG(1,1)型,出现频率分别为9.20%和5.52%。有3种基因型(New1、New11及New19)在美国白人中未见报道,出现频率分别为3.68%、1.23%和2.45%,其中1种基因型(New19)国际国内均未见报道。
(3)163份无偿献血员血样中共检出9种KIR单倍型。最常见的是单倍型2,占55.52%,其次为单倍型1,占23.93%。
(4)SLE病例组与对照组KIR基因频率分布比较:病例组KIRID基因频率(0.18)显著低于对照组(0.26)(p<0.05),其余KIR基因频率分布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KIR基因两两组合中,SLE病例组3DL1+/1D-、3DS1-/1D-、2DS5-/1D-、2DL3+/1D-、2DS3-/1D-、2DL5-/1D-、2DL1+/1D-、2DS2-/1D-、2DL2-/1D-、2DS4+/1D-和2DS1-/1D-基因组合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3DL1+/1D+、2DS5-/1D+、2DL3+/1D+、2DS3-/1D+、2DL1+/1D+、2DS2-/1D+、2DL2-/1D+和2DS4+/1D+基因组合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6)SLE病例组和对照组KIR基因型均以AJ(2,2)和AF(1,2)型较为常见。有4种基因型(New1、New11、New19及New20)在美国白人中未见报道,其中2种(New19及New20)国际国内均未见报道。病例组AF(1,2)型频率(18.38%)显著低于对照组(26.5%)(p<0.05)。
(7)SLE病例组和对照组KIR单倍型均以单倍型2和单倍型1较为常见。病例组单倍型1频率(17.47%)显著低于对照组(23.44%)(p<0.05)。
结论:
(1)江苏地区汉族人群具有其独特的KIR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单倍型频率分布,并有可能存在新的KIR基因型和单倍型。
(2)KIRID及KIRID参与的部分KIR基因组合可能与SLE的发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