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视角下的内蒙古城市垃圾处理方式转型研究——以通辽市为例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xy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垃圾围城”作为典型的城市病症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但与此同时,近几年国内多地推广的“垃圾分类”收效甚微。我国在垃圾清运、处理能力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缺口,部分城市对于城市垃圾甚至仅仅停留在市郊露天堆放阶段,对大气、土壤、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居民健康。面对垃圾的包围之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迫在眉睫。本文在绿色发展理论视角下,探讨城市垃圾处理新出路,认为城市垃圾应从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三个方面进行处理,实现从粗放处理向集约处理转型,并向绿色、循环方向升级,实现城市垃圾妥善处理。  本文立足于内蒙古城市垃圾处理实际,认真查阅了国内外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文献,并以通辽市为例,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客观分析了目前内蒙古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垃圾处理先进经验,本文认为应从源头控制、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等路径对城市垃圾进行处理,以达到垃圾处理从分散到集中,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简单填埋到分类利用的转型升级,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与管理体制、建立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加快垃圾处理转型升级步伐、引导居民养成生态意识,旨在为内蒙古城市垃圾处理转型提供实践方向和具体措施,并为政府部门在城市垃圾处理及转型等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碳排放权交易的出现是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有益探索,它综合利用法律措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难题、困惑和挑战。对此,传统的显性思想
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最新修订对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重构十分重视,修改的内容涵盖了取保候审以及监视居住等制度,这不仅完善了刑事强制措施制度,也在制度设计方面和执行措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