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类油田是我国油气资源主产区,广泛分布在我国大庆、辽河、吉林、胜利、江苏和江汉等油田区域。油气开发生产容易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和破坏,这对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的安全提出了挑战。油田生态系统评价是构建油田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对该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采用PSR模型、模糊评价和系统动力学仿真等方法对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优化了湿地类油田开发管理策略。通过被列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主要开发区域的湿地类油田典型代表––胜利油田进行实例分析,在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取得如下成果:将生态承载力概念引入到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评价中,探讨了生态承载力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根据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特征,提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的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概念,建立了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评价PSR模型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修正权系数方法对胜利油田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和诊断,克服了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模糊性、不完全性、随机性等难题,为湿地类油田生态管理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基于生态系统评价结果,将模糊评价方法引入到油田生态可承载能力评价中,建立了污染物排放量与胜利油田生态承载力间关系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给出不同影响因素对湿地类油田生态可承载能力影响的隶属函数,将油田生态环境中一些不确定的和模糊的影响因素定量化,为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定量评价奠定了基础。为了提高油田生态承载力,构建了湿地类油气资源-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生态系统中的油气资源、经济、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进行了系统动力学分析,优化出油田开发参数,克服了传统的社会经济学方法不能够对油田生态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描述的缺点。提出了确保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健康的管理政策,保障油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进行整体评价,采用的PSR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及系统动力学仿真理论丰富了湿地类油田生态系统评价的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