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ECG监控的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comput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监测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在冬训期中一次大运动强度训练和一次大运动量训练前后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血尿素(Blood Urea ,BU)和心电图ΣT/R的变化,探讨CK、BU与心电图ΣT/R的相关性及利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ECG)对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实施监控的可行性,以期为运动员提供无创、无痛的监控模式,为男子马拉松科学化的训练和比赛寻求更好的监控手段。同时通过心电图仪进行异常心电图捕捉,汇制成报告进行分析,达到监控训练手段多样化的目的。结果显示,本实验大运动强度训练后CK均值371.26±184.69U/L与此训练前安静时CK均值159.23±63.47U/L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大运动量训练后BU均值6.78±1.43mmol/L与此训练前安静时BU均值5.08±0.66mmol/L之间同样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心电图ΣT/R值在大运动强度训练后(1.21±0.35)和大运动量训练后(1.48±0.35),也都与之前安静状态下的指标(1.52±0.33和1.76±0.3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大运动强度训练后,运动员CK指标与心电图ΣT/R指标双尾检验结果P值为0.04,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值为0.82,提示二者之间呈负相关。根据数据分析,在日常训练中可以使用心电图ΣT/R这一简易、无创指标代替CK指标进行强度训练监控,但在重大比赛赛前的周期训练中评定运动强度时,仍需使用以CK等生化监控方法为主,心电图ΣT/R值为辅的训练监控方法。在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BU指标与心电图ΣT/R指标之间基本不存在相关性,双尾检验结果P值为0.58,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值为0.23,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监控方法。个别运动员心电图出现右房异常、心肌缺血、不完全右束支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等症状的异常波形。对于心电图异常的运动员,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进一步的监控。通过对ECG监控的应用研究,将其监控结果与可行性反馈给教练员,使其在训练计划的制定中,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合理地安排训练和监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对当今高校课程改革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学位
20世纪70年代,课程领域的研究范式开始由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课程开发”走向“课程理解”。教师作为课程的主体之一,在课程改革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影响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