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磁钻铤用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行为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ng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使用量急剧增加,储量日趋贫乏,导致钻采深度不断加大,钻采环境日趋复杂。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凭借优异的无磁性能、耐腐蚀性能、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深层油气钻采装备。然而,我国对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研发起步较晚,目前仍面临许多制造难题,其中热加工过程易开裂是限制其工业化生产的关键问题。因此,明晰热变形行为、优化热加工工艺,对推进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机进行了单道次热压缩实验,系统研究了无磁钻铤用高氮奥氏体不锈钢P550的热变形行为。基于流变应力曲线分析构建了适用于P550的最佳本构模型;利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变形组织,揭示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规律;根据动态材料模型理论构建了热加工图,并利用EBSD和TEM分析了稳定区和失稳区的变形组织,明晰了失稳机制,并优化获得了最佳热加工窗口。得到主要结论如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P550的流变曲线为典型动态再结晶型曲线,热变形抗力随变形温度提高或应变速率减小而降低。同时,评判了原始Johnson-Cook(JC)模型、指数型JC模型、耦合型JC模型和Arrhenius模型的预测精度,发现Arrhenius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R=0.9827、AARE=5.19%),因此选取Arrhenius模型作为P550最终的预测模型,并获得其热变形激活能Q=850.54 kJ·mol-1。动态再结晶程度随变形温度升高而增大。这是由于温度提高为材料热变形提供了更为充足的能量,加快了位错湮灭,促进了动态再结晶晶粒形核。动态再结晶程度随应变速率的提高先降低后升高。这是由于低速率(0.05 s-1)变形时,动态再结晶的临界位错密度较低,动态再结晶容易进行;应变速率提高(0.5 s-1),变形时间缩短,动态再结晶临界位错密度提高,再结晶难度增大;应变速率进一步提高(5.0 s-1),绝热升温效应导致局部变形温度较高,促进了动态再结晶进行。因此,高速率下变形,变形时间缩短,对动态再结晶的抑制作用小于绝热升温对动态再结晶促进作用,促进动态再结晶的进行;反之,则抑制动态再结晶的进行。低温低速率(900℃、0.05 s-1)变形时,变形温度较低是造成流变失稳的主要因素:低温变形时变形能量不足,导致位错运动受阻,小角度晶界向大角度晶界(主要是∑3或∑9晶界)的转变受到抑制,阻碍了动态再结晶的进行;中温高速率(1100℃、5.0 s-1)变形时,应变速率较高是造成流变失稳的主要因素:应变速率较高会产生绝热升温效应,导致局部集中变形,发生流变失稳;高温低速率(1200℃、0.05 s-1)变形时,应变速率较低是造成流变失稳的主要因素:应变速率较低导致变形时间较长,混晶程度增大,发生变形失稳。基于热加工图并结合组织分析,优化获得P550的最佳热加工窗口为:1100~1200℃、0.5~4.5 s-1。
其他文献
氧枪在转炉炼钢流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二次燃烧氧枪又是一种在不污染钢液前提下改善转炉冶炼工艺的技术。单流道二次燃烧氧枪可以在普通氧枪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设计一定结构的副孔,不但增加主孔氧枪流股进行脱碳反应的能力,还可以利用副孔射出的氧气流股与炉内的一氧化碳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进而可以减少冶炼周期、提高转炉废钢比等。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已对转炉二次燃烧氧枪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多数停留在实验
60年代初我国已开始采用电渣重熔工艺生产军甲轴承钢,在生产过程中“三七渣”被广泛应用,其综合冶金性能较好,能有效去除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及硫等杂质元素。但是在冶炼过程中采用该渣系将挥发出大量的氟化物气体污染环境;熔渣的电导率大,造成熔炼过程电耗高;熔炼过程渣系成分变化较大,影响重熔工艺的稳定性;渣系中含有30%左右的Al2O3,熔炼铝脱氧轴承钢时,影响对Al2O3类夹杂物的去除效果。目前某钢厂在采用
硫化锰的形态与分布显著影响硫系易切削钢的切削性能及力学性能。一方面,硫化锰作为应力集中源可以割断基体的连续性,使得切削加工时更易断屑。另一方面,硫化锰作为塑性夹杂物在轧制过程中极易沿轧制方向变形进而导致钢材力学性能各向异性。欲实现硫系易切削钢力学性能与切削性能的协调匹配,必须控制硫化锰夹杂物的形态及分布。本论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真空感应炉实验及热轧模拟实验,考察了脱氧方式及镁处理强度对不同状态下硫
GH984G镍基高温合金因其良好的热稳定性、耐腐蚀性成为先进超超临界电站用高性能新型耐热合金备选材料。镍基高温合金的熔炼工艺通常选择VIM+ESR或者VIN+VAR双联熔炼,电渣重熔和真空自耗重熔在熔炼过程中会出现黑斑偏析,严重影响材料的机械性能,因此,熔炼工艺和熔炼参数的选择变得尤为重要。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值模拟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已经成为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支撑点。本文建立了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一项颠覆传统制造理念的全新制造技术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激光熔覆增材制造技术。作为该项技术中执行设备的关键部件,同轴送粉喷嘴对激光熔覆再制造零件的精度和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其具有实现由载气携带的粉末颗粒在喷嘴内部进行圆周方向均匀分散,形成环形收缩均匀粉末帘从喷嘴出口与激光束同轴输出,材料利用率高,熔覆层具有各向同性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提高制造精度和质量的熔覆设备研究中的
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力学性能可设计等优点已在航空、航天等各种关键构件上广泛应用。螺栓连接具有便于拆装和维护的优点,成为了复合材料构件主要的连接形式。然而,当螺纹紧固件承受诸如冲击、振动和热负荷的动态外部载荷时,螺栓连接容易产生振动诱发的松动失效。因此,有必要对螺栓连接复合材料结构的振动特性进行相关的建模分析。螺栓连接结构的结合部承担了整个结构连接的性能和工作状态,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设计以
本课题运用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的方法,用NH4Cl溶液模拟钢液,以空气模拟氩气,研究了模铸底吹氩钢液在浇铸凝固过程中不同条件下的气泡直径、气泡运动、NH4Cl晶粒的形核及生长行为、不同条件下温度场的变化情况等。研究发现,当底吹气量为q=166ml/min时气泡的平均直径最大,为0.559mm~0.570mm;当底吹气量为q=76ml/min时气泡的平均直径最小,为0.516mm~0.521mm。对枝
半实物仿真是指在仿真实验系统的仿真回路中接入部分实物的实时仿真。本文面向超高温、高粉尘等恶劣环境下的电熔镁砂冶炼应用,研制满足电熔镁炉熔炼过程电流控制实时仿真需求的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在布线困难、环境恶劣的电熔镁炉熔炼生产现场实时采集生产现场过程数据,并利用4G传输技术进行远程跨域传输。研究课题对于使用工业实际数据的实时仿真和研发工业环境下实时数据的无线传输技术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有
管线钢主要用于长距离运输石油和天然气。随着我国能源消耗的逐年增大,管线钢输送天然气的压力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泡和非金属夹杂物缺陷是制约管线钢质量提升的关键,尤其是大尺寸的宏观夹杂物(含气泡,尺寸≥50 μm),它们不但直接影响钢材的质量和性能,而且还能与运输介质中混杂的酸性杂质反应,产生氢诱导开裂,引发爆管等事故。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管线钢中的宏观夹杂物的分布及来源,为管线钢
钢铁产业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炉炼铁过程是钢铁产业的上游主体工序,其生产出的铁水的质量水平直接决定后续工序的钢材产品质量,保证高炉炼铁过程长期稳定顺行和优质生产对钢铁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炉炼铁是高温、高压、密闭环境下的连续复杂生产过程,具有的众多过程变量不仅能够映射出当前高炉的运行状况,并且蕴含着丰富的产品质量信息。高炉炼铁产品铁水的质量状况通过铁水质量参数来反映,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