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调查,探讨左心室壁活动异常与脑梗死发生、复发的相关性,分析左心室壁活动异常导致脑梗死发生、复发的机制,了解导致左心室壁活动异常发生的各项危险因素,以期为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新发脑梗死患者621例为病例组,所有患者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记录病例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吸烟史;患者入院后抽血化验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并行头颅MRA或颈部血管超声以及常规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并根据入院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将病例组患者分为左心室壁活动异常组及非左心室壁活动异常组。对621例患者进行TOAST分型并电话随访,以脑梗死复发、死亡、失访或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为终点,同时随访患者出院后服药情况。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2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收集健康对照组人群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以及体检资料如生化全套、心脏超声。实验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⑴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总体年龄、性别构成比无差异。病例组患者中左心室壁活动异常的发生率11.0%,远高于对照组的发生率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⑵左心室壁活动异常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颈脑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左心室壁活动异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左心室壁活动异常组患者中男性占比、年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吸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相比较无差异。⑶左心室壁活动异常组与非左心室壁活动异常组患者TOAST分型比较,排在第一位的脑梗死类型均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但左心室壁活动异常组患者的心源性脑梗死占比高于非左心室壁活动异常组,而小血管闭塞型脑梗死低于非左心室壁活动异常组,两组患者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⑷左心室壁活动异常组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及死亡率均高于非左心室壁活动异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⑸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颈脑血管狭窄、出院后服药治疗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左心室壁活动异常与脑梗死复发之间仍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1.左心室壁活动异常在脑梗死患者中发病率较高。2.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颈脑血管狭窄与左心室壁活动异常有关。3.左心室壁活动异常会增加脑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4.左心室壁活动异常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